宁夏政协调研文物保护利用服务经济发展情况

  5月10日,银川,细雨连绵,穿行其中,似乎走进了烟雨朦胧的江南。

  这天,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委组织调研组,就“全区文物保护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专题协商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 雪后贺兰山 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这样的天气,很适合调研的内容啊。”路上,伴随委员们谈笑,调研组第一站来到了吴忠市金积镇的清末名将董福祥的宅第。

  “历经百余年风雨侵蚀后,这座古宅‘重病缠身’,近十年来吴忠市文物部门投入近4000万元对董府文物本体修缮。”吴忠市文物局工作人介绍:“董府无论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还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建议将董府古建筑陈列展示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引进创意文化、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委员雷晓静感慨道。

  当天空收起细雨,阳光布满大地。调研组走进贺兰山峡谷,“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岩画就分布在沿溪道两侧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总数多达6000余幅,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2016年8月,银川、石嘴山段出现连续强降水,贺兰山东麓的岩画遗址,在这次山洪中“受伤”不轻。

  “洪水对岩画造成的损失大不大?”“损伤的岩画是否都能修复?”贺兰山岩画是宁夏人心目中的“宝贝”。听到岩画严重受损,委员们神情凝重了起来。

  “岩画被山洪中夹杂的石块撞击,100多幅都有划痕,但是没有造成岩画本体的大面积创伤。”贺兰山岩画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吸取经验教训,以洪水的流量、水位、洪峰等为依据,做好科学规划,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岩画恢复原样是个漫长的过程。资金不足,人才短缺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景区负责人补充道。

  座谈会上,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洪洋首先发言:“一万年的贺兰山岩画、一千年的西夏陵……尽管它们身世不凡,但知名度并不高。我们让文物‘活’起来的办法还不够多。”

  “主席说到了关键点。”自治区文物局常务副局长石学安算起经济账:“每年,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00万,文物征集费150万,博物馆建设费用200万。地方财力有限,保护投入难以保障,更别说利用文物保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钱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可能有所改善,但人的问题,仅依靠政府力量几乎不可能解决。对此,委员们建议进一步理清政府、社会、企业的关系,明确权责,拓宽渠道,创新管理,吸引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文物保护。

  会上,委员们提出要把保护文物放在第一位,加强文物旅游研发,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激发百姓保护好家乡文物的积极性。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传统村落、古民居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合理利用。

  调研组表示,关于文物保护经费、编制、人才等问题,文史委将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并召开协商座谈会,届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自治区党委、政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