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遗”文化校园传习激发学生创造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向阳小学校长范建军认为,将非遗文化撕纸艺术请入课堂、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创新、创造力。陈静摄


  致力文教结合制度创新的上海正探索“非遗”文化校园传习,让“非遗”文化焕发活力、得以传承,也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海派面塑、灯彩、杨氏太极、形意拳……上海的青少年们常常可以在课堂上遇见古老而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市教委12日披露,目前,上海已有近50%的义务教育学校在不同层面开展“非遗”文化传习传承。上海遴选建设70多所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学校。每个学校聚焦若干个“非遗”传承项目,并实现课程化。此外,上海还配套建立了“一个基地带动十所学校”的机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0多个孩子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撕纸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华兴富的指导下,习练撕纸艺术。陈静摄

  记者走访了向阳小学,教室里,40多个孩子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撕纸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华兴富的指导下,习练撕纸艺术。据了解,经过十几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手变得越来越灵巧,灵动的小鱼、奔腾的小马、胖胖的小猪、萌萌的小螃蟹……仅用短短的几分钟,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就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

  向阳小学校长范建军告诉记者,给学生讲解中华诗词、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一直贯穿于学校的教育中。但将非遗文化撕纸艺术请入课堂、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创新、创造力。她认为,这将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大有裨益。

  潜心研究撕纸40余年的华兴富告诉记者,撕纸是手与纸的交流。缺乏工具的中华民族祖先,用双手撕制、拼接树叶、树皮等来装饰自己,这便是撕纸技艺的起源。他坦言,现代人对撕纸艺术知之甚少,孩子们更是不了解。这项非遗文化需要注入活力。

  课堂上,年逾70的华兴富老先生告诉孩子们,不管多复杂的图案,都离不开太阳、月亮、线条。圆形即太阳,月牙形即月亮,线条则代表了地平线。他说,通过撕、挖、抠、摘、镂、剜圆形和月牙形,再配上外部线条,就能创作出一幅作品。他认为,学习撕纸,让孩子们掌握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信的品格。

  进入课堂的撕纸艺术深深吸引了孩子们。11岁女孩董佳怿告诉记者,以前,她从未听说过撕纸艺术;而现在只要5分钟,她就能撕出一只可爱的小螃蟹。每天,做完功课,她都会撕纸。董佳怿说,撕纸的时候,她能感觉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妙所在。细心的女孩在撕纸时,常常会别出心裁地加上些图形,让作品充满新意。

  另一个男孩张晨宁也是个“撕纸迷”。他说,撕纸令他在一天的学习后得到放松。课堂上,张晨宁撕出了一个漂亮的圆形窗花,想在过年时给家中增加喜庆气氛。

  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撕纸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华兴富希望非遗文化能够浸润孩子们的内心,进而得到传承。范建军亦表示,今后,还将把更多的非遗文化项目引入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感受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