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瓶上的铜雀台比武的故事
这是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康熙青花棒槌瓶,所绘内容为三国故事铜雀台比武。建安十五年春,曹操在邺城建成的铜雀台,择吉日聚集文武百官设宴庆贺。曹操命众将比试箭法,胜者以锦袍一件为赠品。众将纷纷献技,逐轮淘汰,最后徐晃与许褚争夺锦袍,相持不下。曹操喜爱众将骁勇,各赠蜀锦一匹以解围。画面分两部分,曹操站在铜雀台的最高层,手捋胡须,得意洋洋,踌躇满志,观看众将比武。另一部分是众将骑马观看比箭,杨树上挂一战袍,象征为此角逐,徐晃与许褚轮番比射。图中还有文武官员多名,似乎都在赞赏箭法高明。画师依据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形象神态各呈异彩,符合事物情理。虽然作品中仅出现十四个人物,但通过对人物不同的动态心理描写,以少胜多,却表现出了熙熙攘攘、热闹红火的生动场面。
铜雀台比武记载在史书里,汉赋、唐诗、宋词、《三国演义》中都出现过。铜雀台这就是今邯郸市辖的临漳县城西17公里的“古邺城遗址保护区”内的三台村西。
据史书载,铜雀台最盛时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共27丈。按汉制一尺合现在市尺七寸算,也高达63米。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可以想见景象之盛。
铜雀台比武是三国时很有名的故事,其实铜雀台与文学也有着不解之缘。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以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闵时悼乱,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其活动方式主要有游铜雀台欢宴时的赋诗,如建安七子中大量的《公宴》诗命题创作。从铜雀台建成时起,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后成为习惯。同一题目大家同时作,如《柳赋》即曹丕、王粲等同时所作。曹操的《登台赋》、《步出夏门行》,王粲的《登楼赋》、《初征》,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蔡文姬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作品,大都是在邺城铜雀台完成的。
铜雀台比武又比文,声名大振。只不过比文的场景青花瓷画难以表现而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