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照黎款浅绛彩小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碗高6厘米,口径10.6厘米,落款“时丁酉秋月汪照黎作”。丁酉年即光绪23年 1897年 ,正是维新改良的新思想新文化冲击千年封建制度的时代。底款有“官窑内造”四字。碗上画的是:在私塾学堂里,一位教书先生头卧案头、闭目熟睡,而一帮学生乘机玩耍、戏弄老师的情景。只见右边一个童儿将先生的帽子摘下来安在自己的头上,另一个跪爬在绣凳上拿起桌上的毛笔在逗引先生的耳朵,一个双辫的胖小子正替身着红褂的小孩蒙眼,而左边的学生刚协助一个同学躲进大筐,他们在先生的眼皮底下玩起了“捉迷藏”。汪照黎将一位先生与六个学子画活了,而且背景道具也一丝不苟,那海水红日图的屏风,那长满苔草的山石盆景,那箩筐上的盖席,那案桌上的书册、水盂、砚石、茶碗、插着画轴和鸡毛掸的帽筒以及责打学生用的戒尺,真是样样齐备。笔法严谨娴熟、一丝不苟。人物神态自如,衣着自然贴身,道具透视正确。细微之处更见功力:顽童的小辫在晃荡翘动似有弹性;竹戒尺虽三笔构成却节节逼真;席盖虽磨损但席纹依稀可见且阴阳翻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汪照黎在碗上题款“范文正公端坐学书图”。众所同知范文正公就是宋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范仲淹,他端坐学书的刻苦劲是读书人的楷模。而图中的私塾教书场景却是强烈对比,那先生的昏庸和学生的逆反是对当时落后教育制度的有力抨击,说明那种死记硬背的刻板读书方式在清末已经遭到有识之士的唾弃,洋学校取代私塾教育已见端倪。

 

  浅绛彩的人物图不少,大多是一些“教子念经”、“三娘教子”、“高士隐居”等通俗题材,而此碗所画幽默生动、鞭笞时弊,实属少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