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照黎款浅绛彩小碗
此碗高6厘米,口径10.6厘米,落款“时丁酉秋月汪照黎作”。丁酉年即光绪23年 1897年 ,正是维新改良的新思想新文化冲击千年封建制度的时代。底款有“官窑内造”四字。碗上画的是:在私塾学堂里,一位教书先生头卧案头、闭目熟睡,而一帮学生乘机玩耍、戏弄老师的情景。只见右边一个童儿将先生的帽子摘下来安在自己的头上,另一个跪爬在绣凳上拿起桌上的毛笔在逗引先生的耳朵,一个双辫的胖小子正替身着红褂的小孩蒙眼,而左边的学生刚协助一个同学躲进大筐,他们在先生的眼皮底下玩起了“捉迷藏”。汪照黎将一位先生与六个学子画活了,而且背景道具也一丝不苟,那海水红日图的屏风,那长满苔草的山石盆景,那箩筐上的盖席,那案桌上的书册、水盂、砚石、茶碗、插着画轴和鸡毛掸的帽筒以及责打学生用的戒尺,真是样样齐备。笔法严谨娴熟、一丝不苟。人物神态自如,衣着自然贴身,道具透视正确。细微之处更见功力:顽童的小辫在晃荡翘动似有弹性;竹戒尺虽三笔构成却节节逼真;席盖虽磨损但席纹依稀可见且阴阳翻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汪照黎在碗上题款“范文正公端坐学书图”。众所同知范文正公就是宋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范仲淹,他端坐学书的刻苦劲是读书人的楷模。而图中的私塾教书场景却是强烈对比,那先生的昏庸和学生的逆反是对当时落后教育制度的有力抨击,说明那种死记硬背的刻板读书方式在清末已经遭到有识之士的唾弃,洋学校取代私塾教育已见端倪。
浅绛彩的人物图不少,大多是一些“教子念经”、“三娘教子”、“高士隐居”等通俗题材,而此碗所画幽默生动、鞭笞时弊,实属少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