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17年是考古界颇为兴奋的一年,这一年,世界各地无数遗留的考古谜团逐个被破译。回顾这一年,记者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处了解并为大家揭晓吉林省考古这一年最令人瞩目的五大发现。

  1.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宝马城遗址发掘收获

  宝马城位于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4公里处的丘陵南坡上,相传唐代一将军在此地得宝马,故而得名,亦称“报马城”。城中心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2°27′07.2″,东经128°05′08.5″,海拔高程为707米。1978年省考古队在宝马城普查时发现一些指压纹瓦片,从而断定该城为渤海始建,辽金沿用。

  据了解,为进一步解明城内建筑的结构与布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于2017年7月—10月对宝马城遗址进行了第四次正式发掘,实际发掘面积562㎡,全面揭露了城内回廊外东南侧的建筑基址(编号JZ4),南门豁口以及城墙东南转角,还发现陶片、瓷片和铜饰件等保存较完整的建筑构件等遗物。同时继续扩大城外勘探范围,勘探面积120000平米。

  宝马城位置示意图 《安图文物志》宝马城平面图

  宝马城遗址2017年度发掘区(图中绿色区域)

  JZ4全景航拍(上北下南)

  北墙外侧

  西墙南段(最下为门础)

  台基散水

  大门及三瓣蝉翅漫道

  灶与操作间

  烟道转角处

  烟囱特写

  火炕局部与烟囱

  排水沟

  城墙东南转角及排水系统

  涵洞局部

  滴水

  高浮雕兽面瓦当

  铜饰件

  皇宋通宝

  宝马城遗址是近年来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也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遗址之一,也是近年来东北地区辽金时期乃至全国历史时期考古工作中少见的高等级遗址,宝马城遗址的发掘,是金代历史与考古的重要发现,也是边疆考古和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对了解当时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探索中华文化多样性、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2017年度的发掘结束后,不仅搞清了城内主要建筑(组群)的形制与布局,还增强了对城内排水沟的设置以及城内外整个排水系统的了解,据了解,2018年度的工作将围绕城内给水系统——水井与城外相关窑址的发掘展开。

  2.考古确认吉林东团山遗址存在不晚于东汉的城墙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5到2017三个年度的考古发掘,确认位于吉林市的东团山遗址平地城部分存在不晚于东汉时期的城墙,同时2017年的发掘中在城址内发现大量夫余时期遗存,为探索夫余早期王城问题提供了线索。

  东团山遗址发掘区位置示意图

  田野发掘

  同时考古人员结合勘探和局部解剖确认了南城墙及东城墙南段的确切位置。在对城址的西侧边缘进行踏察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存长不足10米的西南侧城墙,需进一步进行发掘确认其年代。此外,通过对以往发现的疑似为南门址的豁口进行了发掘,确认其并非门址,而是晚期破坏城墙形成的豁口。

  建筑遗迹

  南城墙墙体

  3.五台山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台山遗址位于农安县永安乡艾干吐村刘宝山屯西500米的五台山上,遗址东侧紧邻波罗湖,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现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现场

  2017年4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春博物馆联合组织了考古队对五台山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调查共采集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50余件,陶器残片数百件,最终发现并确认五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地点,在松嫩平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五台山遗址发掘出图的部分文物

  五台山遗址考古发掘清理的4号房址

  2017年6月至10月,考古队又发现灰坑、墓葬及房址等各类遗迹47处,均属新石器时代。据了解,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五台山遗址是包含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共3种文化遗存的聚落址,此次发掘取得的成果对于研究嫩江流域和西流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全新的考古学材料。

  五台山遗址考古发掘清理的坑底带有完整羊骨架的祭祀坑

  4.“东夏国”官仓遗址在吉林图们江畔破土而出

  2017年夏,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考古发掘队,在磨盘村山城国家考古发掘主动项目工作中,揭露出一座大型东夏国官仓遗址,据悉,这是雄踞东北十九年的东夏国遗迹在我国乃至东北考古工作中一次开创性的发现。

  官仓发掘场景

  官仓发掘后全景

  铁镐

  铁铲

  铁镰

  石臼、石杵

  据悉,东夏国南京城内不仅发现了高等级的官仓遗址,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城中发掘出各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工具,充分说明东夏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已相当臻熟,同时也证明南京城周边的布尔哈通河谷、海兰江畔,早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农耕之所。

  5.长山遗址发掘

  长山遗址位于吉林梨树县小城子镇西北约10.5公里处,东南距长山村约500米,处于东辽河中游左岸,北距东辽河约1000米,遗址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24°25′45″,北纬43°44′30″,海拔160米。

  2017年7月,由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方启副教授、史宝琳老师带领2015级考古专业本科生在2016年发掘区的东侧进行发掘,共布设探方44个,计1100平方米,采用了探方发掘与平面发掘相结合的发掘方法,发现一条横跨发掘区的灰沟以及位于其北部、南部、西南部的房址各一座。

  发掘初期表土层清除结束

  第一次整体刮面

  此外,据了解,此次共出土可复原器物21件,石器共计867件,骨器共计631件,蚌器共497件,陶片标本共计348件,其他陶制品共40件,青铜制品8件。

  吉网 吉刻APP记者 崔佳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