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站的背影
2018-01-10 10:36:56 作者:熊代厚 来源:检察日报 已浏览次
秋风微起,落叶轻,踩上去吱吱作响。铁轨在夕阳下闪着亮光,一直延向远方。而历史却从远方顺着铁轨向自己走来,一段一段,枕着横木,伴着江涛。
1908年1月,清政府与英、德签订了《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准备修建津浦铁路,全长一千多公里。铁路以山东韩庄为分界,北属德国人,往南至浦口则为英国人控制。浦口车站尖尖的屋脊,窗高而窄,铁皮铸造的红屋顶,正是英式特征。
民国定都南京,浦口火车站成为北方“进京”的要道,远远望见那幢红色屋顶的三层大楼,就知道快到南京城了。
1917年的冬天,车站迎来了一位父亲,留下了永恒的背影。朱自清的祖母去世,父亲被解职,身在北大读书的他赶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他则从浦口车站回北平念书,在这个车站,父亲的背影让他泪流满面……
1919年,孙中山曾设想在南京与浦口之间筑一穿越长江的隧道,铺以铁路,使南北相通。然而,没有等到他着手实施这一计划,1929年5月28日,浦口火车站却迎来了他的灵柩。
5月27日夜间,装载着孙中山灵柩的列车在夜幕中从北京驶出,28日上午10点到了浦口火车站。蒋介石、宋美龄等身着一身黑衣,胸佩白花,带领一大帮达官显贵毕恭毕敬站在月台上迎接。灵柩被抬下专列,抬出车站,临时停放在站前广场上的停灵台上,缓缓经过长长的雨廊,然后又被抬上“澄平”号渡轮,摆渡过江,归葬中山陵。
如今车站广场前有一个巨型花岗岩雕塑,是当时临时停放灵柩的地方。时光过去了80多年了,停灵台四周花草葱茏,树木蓊郁。
在孙中山大胆设想建隧道的1919年,浦口车站还迎来一位重要的人。他准备去上海,但到浦口时身无分文。更糟糕的是,夜里躺在硬木椅子上睡了一会儿,醒来发现自己仅有的一双旧布鞋被人偷去了。
那一天早晨,他又饿又冷,赤着脚踱出了浦口车站,在通往江边的拱形长廊里来回徘徊。临近中午的时候,他神奇地遇到了他的同学李中,得到了李中的帮助。他经南京,至上海,两年半后,他和12名同志者一起亲手缔造了一个伟大的政党。30年后,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创建了一个新国家。
他是毛泽东,与孙中山不同的是,他最终用大桥连接了长江两岸,而不是隧道。
1968年10月1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浦口火车站的客运暂时停止,仅仅承担货运。1985年4月1日,为减轻大桥的负担,浦口车站中断了16年之久的客运再次恢复。1998年后,浦口车站的客运再次被限制,仅留往返安徽蚌埠的一班慢车。现在,已完全废弃。
太阳西沉,车站里的一切渐渐模糊起来。这座百年老站曾经年轻蓬勃,曾经壮观繁华,升腾的白烟、长鸣的汽笛印在几代人的梦里。它曾昂然地挺立,承载着历史的命运。而现在它老了,只剩下钢筋水泥搭成的空壳。铁轨开始生锈发黄,枕木渐渐被荒草淹没。沧桑百年,多少人从这里走过,留下无数高大或是慈爱的背影,如今,晚风夕阳下,只留下一个孤独苍老的背影,在秋光里渐渐远去。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