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北京城门城墙的老外
2018-01-10 10:27:56 作者:靳晓萌 来源:北京日报 已浏览次
“如果我们把它比作一个巨人的身躯,城门就好像巨人的嘴,其呼吸和说话皆经由此道。全城的生活脉搏都集中在城门处,凡出入城市的生灵万物,都必须经过这些狭窄通道。由此出入的,不仅有大批车辆、行人和牲畜,还有人们的思想和欲望、希望和失意,以及象征死亡或崭新生活的丧礼或婚礼行列。在城门处,你可以感受到全城的脉搏,似乎全城的生命和意志通过这条狭道流动着——这种搏动,赋予北京这一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以生命和运动的节奏。”
写下这段话的是瑞典学者奥斯伍尔德·喜仁龙。1920年,当研究美术史的喜仁龙第一次来到北京,他就被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巍峨的城门和城墙,气势磅礴的宫殿,精致的胡同四合院,无不深深吸引着这位外来者。从此,他开始了对北京景观建筑的考察和研究工作。
1921年,经北京政府批准,喜仁龙有幸在逊帝溥仪的陪同下,进入故宫进行实地勘察和摄影。他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获准进入颐和园、中南海、北海等皇家园林进行考察的外国学者之一。看过了富丽堂皇的皇宫大内,喜仁龙还是对朴素的城墙、城门情有独钟。他这样写道:“纵观北京城内规模宏大的建筑,无一比得上内城城墙那样雄伟壮观。初看起来,他们也许不像宫殿、寺庙和店铺牌楼那样赏心悦目,当你逐渐熟悉这座大城市以后,就会觉得这些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
喜仁龙对城门、城墙的喜爱,可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用了好几个月时间,对北京的城门、城墙做了详细的测绘、制图、摄影,并对它们的建筑格局作了一番科学的考察。在喜仁龙心中,北京的城墙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在他的镜头中,既有城墙、城门的沉稳古朴,也记录了城根儿下市井生活的片段。杂乱林立的煤栈、仓库和铁路干线上的工厂,隐隐透露出古城中现代工业萌芽的痕迹。微风拂动下的护城河,河面上成群游弋的白鸭,则勾勒出这座古城的静美。每天黎明,厚重的木城门被缓缓推开,进城的人们有的推着小车,有的肩挑颤巍巍的扁担,盛满农产品的筐子在两头轻轻摇晃,街道两边的店铺挂起招牌,延揽生意。日上三竿,城门处的交通繁忙起来,熙来攘往的挑夫、手推车和驴车中间混杂着人力车和不断鸣笛的汽车。这样热闹的场景,一直到傍晚才会停歇。当夜幕降临,车马行人逐渐稀少零落,大门再次缓缓合拢,守卫起夜晚的北京城。
作为一个学者,喜仁龙不仅仅满足于对城墙城门美景的描画,他更在意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总考察成果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喜仁龙把城墙几米分为一段,标上号,详细标出了它们的修建年代,甚至连城砖上是否有文字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依次记录下“内九外七”16座城门的格局、形态和数据。如今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成为人们研究北京城墙和城门的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