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在上海打工能赚多少钱
2018-01-10 09:36:33 作者:沈轶伦 来源:解放日报 已浏览次
年收入12万算高收入?一则话题近日引爆朋友圈。不过时光倒流,在解放前的上海,产业工人和工薪阶层能有多少收入?
早在1843年,上海第一家使用机器印刷的墨海书馆创办,此后外商航运、修船、缫丝、烟草、制药和公用事业等企业出现,诞生了上海第一代产业工人,“工资”也随之出现。到了19世纪60年代,上海对外贸易和航运事业发展,出现海员和码头工人。1894年,上海外贸企业已经有职工3.6万人。1919年前后,上海约有职工50万人,到1949年解放时,全市有职工98.17万人。
同样在工厂做工,工资收入是大不同的。资本小、设备落后的华商企业工人工资收入较低,外资和技术程度较高的企业工人工资收入较高。1929年,沪东地区棉纺、缫丝和烟厂工人日工资约0.4、0.5元,机器工人和丝织工人的日工资平均为0.8元,美商杨树浦上海电力公司电厂的一般技术工人日工资为1.2——2元。人们以进外资公司和工厂为光彩,就职政府和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也令人羡慕。在海关、邮局工作,那工资更高,待遇更好,且管理正规,职业稳定,被人们公认为“金饭碗”。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80年至1907年,一般男工日工资0.15——0.30元银元,女工0.05——0.15元,技术工人0.26——0.902元。在当时,这些工资能买些什么?1889年,每百斤米价1.93元,1907年涨到8.08——8.17元,购买力明显下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工人工资提高。1922年,上海工人罢工迭起,是年工资提高较多。如纺纱男工日工资,1920年0.9元,1921年0.95元,1922年提高至1.08元; 女工日工资,1920年0.45元,1921年0.51元,1922年提高至0.63元。
自20世纪20年代起,不少企业建立奖励制度。主要有年奖(年赏)、分红、升工和生产奖励等。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 《工厂法》,规定女工分娩前后,停止工作8星期,入厂工作6个月以上者,假期内工资照发,不足6个月者,减半发给。然而,大多企业并不实行。1946年春,48家棉纺织厂13万工人,通过斗争才取得了上述假期、工资待遇。
1947年,上海物价空前波动,1月物价指数上涨1.8万倍,2月涨至2.5万倍。2月起上海市政府停止发布生活费指数,在全市职工一致反对下,5月,经济委员会决定有条件解冻生活费指数。1948年8月,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是年10月到1949年5月,物价继续飞速上涨,许多工人无法维持生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