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永深刻别具匠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2007年6月的广州茶博会上,上海陶魂阁艺术总监刘天源的作品“龙井戏狮提梁壶”被香港华宁国际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28万元的天价收购,创下了我国当代紫砂提梁壶最高价,在收藏界引起轰动。

 

  刘天源号野真道人,1955年生于江苏紫砂之都宜兴,后来移居上海,他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杨永善教授的入室弟子,数十来淫浸在紫砂壶创作中,其作品不但保留传统工艺,更有大胆创新,精益求精使他的陶艺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当代,刘天源称得上紫砂提梁壶制作工艺的第一把手。2007年,刘天源与王张坤被评为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

 

  如果近距离接触刘天源的作品,那无疑是一种艺术享受。诚如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彭德俊所言:欣赏刘天源的整个紫砂艺术作品,你会领悟到人生的价值,感慨青春的美丽、憧憬。那至真、至善、至美尽被天源大师用陶土和线条注下时代精神的理想境界。

 

  梁壶,壶式之一,以器肩部安提梁而名。我国第一把提梁壶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设计的,创烧于宋代耀州窑。该壶小口,圆腹,三兽足,肩部安流和半月形提梁。明代以隆庆时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最有名:器型浑圆,饰以青花纹样。明万历时的提梁壶,柄作窗门形,柄一侧内面有一突孔,以便系住壶上的兽钮盖,壶流弯曲度大,壶身作瓜棱形。清代继续烧造。今逢盛世,提梁壶更是五花八门。这里选取刘天源的几件作品略加赏析。

 

  奇妙绝伦的龙井戏狮提梁壶:此壶以古井为壶身,显得沉稳古朴,象征大好河山千秋永固;以安详稳健翘首向上的卧狮为壶钮,寓意国人已醒敢问天;以腾身探首的巨龙为壶把,象征中国龙昂然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太平盛世蒸蒸日上的中国,赋予刘天源别出心裁的大胆构想,于是有了惊世骇俗的龙井戏狮提梁壶问世。此作令人叫绝之处,还在于横空出世的壶把。按照传统“三平”的造型标准,要求壶口、壶嘴与壶把在同一水平上。其实,要求壶口与壶嘴持平是有必要的,口高于嘴则壶水未灌满先从嘴中流出,嘴高于口则嘴不出水水溢出壶。至于壶的把手,则毋需与口、嘴持平,只需符合力学原理,便于提携而已。刘天源深明此理,故从壶把入手开拓思路,于是一把出人意表的提梁壶就诞生了。说得轻巧,实践起来却不容易。刘天源为创作此壶反复推敲不断改进历时十年之久,这是他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生的奇迹。你看,他将壶把的接触点安放在壶口边上,其主体是一条龙的龙身。为了稳固起见,左右两边各以两条S形假把下接壶口上合壶把。这两条假把既起支撑作用,也增加了壶把的美感。刘天源在高难度、高风险、百里挑一的提炼中,将一丝线条、一圈方圆、一棱线角、一方空间以至曲直上下、疏密虚实、粗细变化等融化在悬空的提梁壶把中,令人叹为观止。高难度就有高风险,据说,龙井戏狮提梁壶的成品率还不到10%%.

 

  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的天平提梁壶,壶把、壶钮皆见匠心。壶把前后分别以立柱和拱门顶托起圆球,以圆球承接中间高两边低的把手横梁,横梁最低处为承接点,过了承接点,两端各露一小段微微上翘。从总体看,横梁呈波浪形,既美观又有好手感;从壶侧看,整个壶把则是个更大的拱门。此作另一巧妙之处是壶钮。壶钮形似内圆外方的小拱门,门内中空形如倒挂的电灯泡,门上横梁中间微凹两端微翘,与壶把的横梁相呼应。最有意思的则是横梁中间套有一个形如手镯的圆环。整个壶体显得不偏不倚,平平正正,但平正却不单调,大概主要是圆环的提神功效吧。

 

  刘天源大师的作品风格多样。如果说,上述两种提梁壶创作手法较为委婉别致,而他更多的作品则以简约传神取胜。如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的汉韵提梁壶:以弧形壶把、蛇头形壶嘴为之,加上圆帽形的壶口,整个壶给人以圆乎乎滴溜溜的感觉。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的碧玉提梁壶:提梁极高,壶身极低,显得很稳健,整个壶除壶身刻几个字及两条鱼外,几乎没什么装饰,给人的感觉是美观大方又实用。

 

  刘天源常醉心于书画之中,使得他陶艺更有意境、隽永深刻。除了提梁壶之外,刘天源的其他紫砂作品也有独到之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