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酒寻源-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展”:
2018-01-09 13:25:13 作者:宋晓燕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对于每一位北京土著来说,喝二锅头就像喝豆汁一样,无不体现着老北京的韵味。无论是吃花生米、高碑店豆腐丝、酱牛肉、拍黄瓜这样的小凉菜,还是品尝卤煮火烧、爆肚、白水羊头这样的老北京小吃,一定要饮用二锅头来助兴提味。尤其是冬天吃饺子时,二锅头是最常见的搭配方式,有俗语道:“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如今的二锅头早已成为北京老街坊们的标配,在中国酒业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那么,到底什么是二锅头呢?其实二锅头就是原材料在经过第二锅烧制时的“锅头”酒,这酒最为纯正、无异味、浓度虽高却不烈,入口醇厚绵香。
近日,“探酒寻源-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展”在北京市东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隆重开幕。铁树斜街社区书记江萍女士、大栅栏琉璃厂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主任蔺炜、93号院博物馆馆长傅军、红星源升号博物馆经理郗晓源女士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现场,93号院博物馆馆长傅军先生将非遗艺术顾问证书颁发给红星源升号博物馆的负责人郗晓源女士。
93号院博物馆馆长傅军先生为郗晓源女士颁发非遗艺术顾问证书
“源升号”酒坊诞生了中国第一瓶二锅头酒,也是北京二锅头酒的发源地。明末清初,“源升号”酒坊的酿酒技师赵存仁、赵存礼、赵存义三兄弟酿出了“二锅头”酒。当时白酒在京城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京城分布着诸多酒馆。但赵氏兄弟发现烧酒的口味有好有坏,时而浓烈呛喉难以下咽,时而又寡淡无味。经过多次试验,赵氏三兄弟一致认定,只有用第二锅水蒸出来的酒味道最好,不烈、不淡,醇厚爽净。于是赵氏兄弟发明了掐头、去尾、取中段的蒸馏工艺,北京二锅头传统酿制技艺从此诞生。“源升号”的酒醇厚甘美,从此一炮而红,享誉京城。在当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源升号的酒是最香醇,从此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二锅头”。

这次“探酒寻源-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展”不仅让更多人看到老北京的二锅头,了解到二锅头独特的制作工艺,更为传播非遗文化、弘扬老字号精神增添了一份正能量~
红星源升号经理郗晓源女士发表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红星源升号博物馆金牌讲解员史强先生为大家讲述了红星二锅头酒的历史及技艺,听者仿佛置身于源升号的前店后厂中。讲解员越讲兴致越浓,从二锅头的前世讲到今生,从酿酒过程讲到酿酒技艺。二锅头这一古老的技法自清康熙赵氏三兄弟开始,其中“看花摘酒”、“掐头去尾取中段”等独特的酿酒技艺,靠的是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方法,如今已经传承了十代。
讲解员史强先生现场讲解二锅头酒的历史及技艺
桌上的二锅头溢出诱人的酒香,史强先生告诉大家,品酒要“一看、二闻、三品”,这样更能领略到二锅头的醇厚爽净。



大家纷纷拿起酒杯,品尝了北京正宗的二锅头酒,一时间博物馆内酒香四溢。一杯酒下肚,前来看展的人们谈笑风生,涨知识、赏美酒,大伙儿顿觉收获颇丰~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18.1.1--2018.1.15
展览地点:北京西城区铁树斜街93号院博物馆

责任编辑:晓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