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闽古驿道上的“朝阳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批青花盘、碗、瓶等瓷器。荷兰人将这批青花瓷运回欧洲拍卖时,因不清楚它们的准确产地,便称其为“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的产地是中国的景德镇。当时正是明朝万历年间(1573 1620年)。

 

  那时,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主义者相继东来从事武装贩运的商贸活动。最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中国闽、粤沿海从事贩运瓷器、茶叶等物的活动。万历后期,荷兰、英国人取代了他们,将这种贸易推向了高潮。

 

  荷兰人取代葡萄牙人后,用一种称为“加橹”的大型货船替代葡萄牙人的大帆船装载中国的外销货物。而明清之际,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种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因此,历史上的“克拉克”瓷又被称为“加橹瓷 .

 

  青花开光大盘是“克拉克”瓷最典型的一个品种,是当时景德镇民窑专为外销而烧制的新瓷品。近年来,在菲律宾和非洲西部海域的16至17世纪沉船中,以及埃及古遗址和日本、欧洲等地区均发现大量的“克拉克”青花开光瓷盘,南亚地区也有大量的遗存和收藏。然而,作为生产地的中国却十分罕见,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陶瓷学界不知道有“克拉克”瓷一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在江西省广昌、南城、会昌、石城等地频繁出土大批万历年间生产的外销青花瓷盘(图1、图2、图3、图4),这些瓷盘的形制在国内的收藏界从没有见过。陶瓷学家们经过对其制作工艺和原料深入研究,通过与南洋群岛、欧洲等地“克拉克”瓷进行比较后,这才发现它们就是国内十分罕见的“克拉克”瓷,产地是景德镇。

 

  这批“克拉克”瓷盘有许多共同特点。其一,形体大,胎体薄而质细腻,盘边超常宽,略弧拱或折,矮圈足。釉面莹润;其二,纹饰形制基本相同,都是盘边外壁绘八开窗,纹饰简约、粗犷。内壁纹饰多层次,以开光为单元布局,富丽精美,繁而不乱。盘边内壁亦八开光,纹饰花草、吉祥杂宝图案。各开光之间,胎起八条粗筋,纹饰成圆锦柱,将八开光间隔,造就出开光纹饰更为醒目的效果。盘心锦边开光内绘竹石花鸟、祥云、吉祥杂宝图案;其三,纹饰题材多为中国传统的花鸟、山水、祥云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八宝,这些题材是当时景德镇民窑所产青花瓷盘常用的。但是,与国内市场消费的青花瓷盘不同的是,这些青花开光瓷盘都绘有向日葵纹饰。图1盘的向日葵纹样绘在外壁开窗内,八个窗内都是葵花。图2、3、4三个盘绘在盘边内壁开窗内,四个窗内或单株,或双株一大一小共八株,另四个窗饰以吉祥杂宝。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简称葵花,原产北美洲。16世纪,西班牙人引种欧洲,当作观赏花卉,大受欧洲人的欢迎。几乎在同时,西班牙人还将它引入菲律宾和中国。浪漫的欧洲人对葵花永远面向太阳的生物特性赋予了许多神奇诠释,诸如追求光明的执着、对爱情的坚贞等。显然,明代万历年间,洋商为了迎合欧洲人的时尚,将向日葵图案与中国传统的题材相结合,设计出这种新的装饰形制。而景德镇的瓷匠画师们正是按照他们的订单、来样生产的。这种产品专为外销,不在中国销售,因此,其在国内的遗存自然也就十分罕见。

 

  为什么“克拉克”瓷在国内仅仅集中在江西省南城、广昌、会昌、石城等地出土呢?原来,这四县之地都处在赣闽之间的古驿道上。

 

  古代福建沿海泉州、福州、漳州、月港等港口曾经是古代江西外销瓷的出海港口,而赣闽之间的古驿道自宋元时期开始就是古代江西外销瓷的重要出海通道。宋元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青白瓷和吉州窑的黑釉瓷就是通过古驿道运去泉州出海外销的;元代南昌人汪大渊也是通过古驿道到泉州,而后走上世界。明清之际,虽然政府屡行禁海之策,但福建沿海地区民间走私贩卖活动一直都是十分活跃。据一份荷兰历史文献记载,单是1626年,就有上百艘大小不一的中国商船从福建沿海港口出发,装载瓷器和丝绸去东南亚、南亚各地区贸易。因此,赣闽之间的古驿道仍然是条瓷器外销的“热线”。

 

  赣闽之间传统的驿道有些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发兵南征百越,进攻瓯越、闽越的东路秦兵由寿春、鄱阳湖进入赣中腹地后,“一军结余汗之水(今余干、乐平等信江下游地区)”(《淮南子·人间训》),然后继续向东进军;秦末,番阳令吴芮率刑徒反秦,瓯越、闽越响应,越人万骑由闽入赣,充任吴芮军的前锋;汉初,每当“越人欲为变”,汉军“必先田余汗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而闽越王每当“举兵侵陵百越,并兼邻国,以为暴动”时,必先入鄱阳湖“入燔浔阳楼船”(《汉书·严助传》)。在当时的军事斗争中,赣江—信江—仙霞岭—闽中郡东冶(福州)这条通道已经开辟成熟。

 

  宋、元之际,由于泉州港的兴起,赣州经贡江、锦水至瑞金,过福建长汀、龙岩、晋江至漳州、泉州的路线也成为赣闽之间一条重要的通道。元初至元十五年(1278年),忽必烈设立江西湖东道提刑按察使司,移江西省治于赣州,辖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两年后,又将福建、江西两省并为一省。就在这个阶段,赣州至泉州这条路线有重大的发展。

 

  在历史的发展中,地处武夷山西侧的南城、广昌、石城各县经过分水岭辟有多条驿道入闽,或经建宁,或经过光泽、邵武,或过宁化、清流,最后都可到达南平,从闽江水系至福州。当年的瓷商们,就是沿着赣闽分水岭之间的这些驿道,水陆兼行,将古代江西的外销瓷转运到福建沿海各港口出海。

 

  景德镇产“克拉克”瓷广受欧洲及日本上流社会欢迎。日本学者曾经认为:“克拉克”瓷盘盘边八个开光的画框是芙蓉花纹,因此应称这种青花开光瓷盘为“芙蓉手”。而实际上,盘边开光的画框是变形的莲瓣纹,其纹饰形制为元代瓷艺作派。由于利润的诱惑,福建漳州窑和德化窑,以及日本、伊朗,甚至欧洲人都曾经生产过仿品。但在万历年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景德镇生产的“克拉克”瓷仍然是最优秀的。应该说在康熙年间以后,赣闽古驿道上的“朝阳花”才日渐凋谢。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