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九大精神 推动新疆文物工作迈向新征程
2018-01-08 08:34:31 作者:徐秀丽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已浏览次
新疆,各民族共居共生,共同创造了灿烂多彩的历史文化,留存着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众多遗迹及珍贵文物。近年来,在新疆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文物事业呈现喜人的局面。“十三五”期间,新疆文物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新征程。近日,本报记者就新疆文物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王卫东进行了专访。
记者:过去五年新疆文物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卫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文化文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发掘、保护、研究、利用为重点,不断强化文物工作的实证史证作用和宣传教育功能,加大文化领域反渗透、反分裂斗争力度,不断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保障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了文化安全。
一是文物保护力度明显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文物保护资金20.3亿元,顺利实施了丝绸之路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新疆段)、长城烽燧保护项目、坎儿井维修工程、北庭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一批文物保护项目,先后完成了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台藏塔等多项抢险加固工程和米兰遗址、尼雅遗址等十余项保护设施工程。2014年,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等6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新疆第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二是考古工作硕果累累。积极配合“定居兴牧”等自治区基本建设,对全区40个县(市)的200余处文物点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3700多座,获得了一大批重要考古成果。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文化遗产家底进一步厘清。
三是文物展览展示水平不断提升。各级文博单位以新疆“三史”教育、“五个认同”为主题,以免费开放和“流动博物馆”为依托,以物证史,让文物说话、历史发声,全区基本形成了以自治区博物馆为龙头、地州博物馆为骨干、县市博物馆为基础的博物馆宣传教育体系。“十二五”以来各级博物馆、纪念馆举办各类陈列展览700余个,累计接待观众达2000余万人次;扎实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深入基层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加大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力度,向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遗址总数达到95处,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四是文物交流不断拓展,宣教作用不断显现。配合国家“走出去”文化战略,与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合作开展大型文物交流项目和专题展览10个;与内地省市举办交流展览120余场。主动配合各级宣传部门正确阐述新疆“三史”,讲述新疆故事,按照中宣部、国新办的要求选派专家在国外开展新疆历史系列讲座,配合中央电视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拍摄了《让历史告诉未来》《新疆》等大型历史性题材纪录片,开办考古类文化节目,组织出版了以文物为主线介绍新疆历史的系列普及读物。
五是全区文物系统深入开展“访惠聚”“民族一家亲活动”,广结友谊之花。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访惠聚”活动要求,全区各级文物系统同志怀着真情、带着办法奔赴天山南北和戈壁荒漠,为老乡们送去欢声笑语、带来致富良方,为老乡们搭桥铺路、修屋筑渠。五年间,全区文物系统累计2000余人次参加为期一年的驻村活动,开展各类结亲探访、联谊互助活动5000余次,“流动博物馆”展览3000余场,投入经费逾亿元,惠及各族群众近千万人次,密切了各族群众关系,发挥了文物在印证历史和在去极端化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记者:结合“十三五”期间工作实际,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王卫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疆文化文物系统将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牢牢把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加快新疆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文物工作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紧密联系起来,紧紧围绕和服务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目标任务,积极发掘利用好新疆珍贵的文物资源。
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实施“国家历史记忆工程”和“国家红色记忆工程”;充分利用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正确阐述新疆历史;围绕维护祖国统一和爱国主义教育,继续加大“流动博物馆”下基层全覆盖工作;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陈列展览、文物电视专题节目、图书和多媒体出版物,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朴实的语言把厚重的历史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最基层传播;围绕国庆、抗战纪念日等重大节庆、纪念日,组织好各项主题纪念展览教育活动;主动开展涉疆的历史、宗教、民族等重大考古课题研究;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好地把各族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
记者: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有关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研究座谈纪要》,围绕贯彻落实《纪要》精神,新疆文物工作今后如何布局?
王卫东:新疆文化文物系统在学深学透《纪要》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夯实新疆文物保护基础条件,不断提升新疆文博单位展示服务水平,强化文物宣传工作的工作思路,得到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
一是实施“两大记忆工程”。“国家历史记忆工程”计划分步实施北庭故城遗址、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文物保护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具有重要历史价值遗址的保护维修、展示利用等工作,提升文物实证能力。侧重展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关系,印证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证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揭示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的地区。“国家红色记忆工程”计划分步实施毛泽民烈士办公室及宿舍旧址、红山核武器试爆指挥中心旧址等文物保护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具有重要革命价值遗址的保护维修、展示利用等工作,拓展一批爱国主义宣教阵地。侧重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光辉历程。
二是推动新疆博物馆建设。目前新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共有92家。未来将积极优化博物馆布局,以自治区博物馆为龙头,地州市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县市级博物馆为基础,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实施新疆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改善各级公共博物馆设施设备条件,提升文博单位展示服务水平。推出一批文物精品展览,推动流动博物馆深入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巡回展览。提升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创新水平,培育新疆特色品牌文化产品。
三是明确新疆考古工作方向。立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新疆考古工作规划(2018-2022)》,调整考古研究工作侧重点,明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工作向南发展”的工作方向。时间划分上将以中央政府有效管治新疆地区后为重点考古研究方向,空间划分上将以南疆为重点考古研究方向。
四是发挥文物宣传教育功能。以正确阐述新疆历史、强化新疆各族人民“五个认同”为宗旨,推出有关新疆历史、考古方面著述和科普读物及影视作品。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文物保护新疆行”媒体采风等系列活动,加强宣传展示,揭示新疆历史发展脉络,宣传文物工作成就,提升文物工作影响力。
记者:古“丝绸之路”分南、北、中三线贯穿新疆,目前新疆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王卫东:文物是探寻历史记忆的一把钥匙。新疆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枢,四大文明交汇之地,历史悠久,文物资源极为丰富。新疆文化文物系统将继续夯实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基础,以文化遗产为平台加强交流合作。
一是夯实保护基础条件。统筹实施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以古代丝绸之路北路、中路、南路三条主要线路以及长城烽燧线路为基础,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区。按照“一带一路”倡议,以新疆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地为中心,带动周边重要遗址形成联动机制,整体提升遗产地管理水平。重点扶持“丝绸之路”沿线区域重点文物遗址抢救保护。
二是强化考古研究力量。计划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组织疆内文博单位,成立“欧亚考古信息中心”,收集新疆、中亚、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考古、地理、研究成果信息,及时把握国内、国外研究动向。同时,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依托,筹建新疆中亚考古研究中心,启动丝绸之路路网考古调查。
三是拓展交流合作领域。近年来,新疆文物工作服务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战略的能力不断提升。后续,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国际研讨会、丝绸之路文物主题巡回展,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合作文物科技保护工程等系列活动。开展考古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丝绸之路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考古研究以及展示交流活动。配合国家文物局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物大展,推出一批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文物精品展览。在北欧、北美、中亚等国家举办新疆历史文物展览。筹措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管理、文物修复等方面的合作。
记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九大之后新疆文物工作如何进一步创新?
王卫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十九大之后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新疆文物工作将在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着力,推动新疆文物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是创新文物工作管理体制。推动全疆各地根据区域内文物资源分布情况,建立健全县级文物保护机构,优化职能配置;协调各地落实野外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充实野外文物管护员队伍;监督各级政府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责任,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落地落实。
二是提升机制创新能力。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机构建设,培养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才队伍,提升文物保护修复行业能力水平,鼓励培育新疆本土企业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新疆珍贵文物的科技保护工作,重点支持对土遗址、石窟壁画、岩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丝毛织品、壁画、古代文书、彩绘泥塑、干尸标本等可移动文物的技术保护工作。开展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利用与推广工作,加强对文物本体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提高馆藏文物收藏保管能力。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