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15系统体验:AI深度优化 流畅更易用

  Android P前脚刚一发布,后脚OPPO就放出了R15梦镜版Android P beta版升级包,这速度令人惊叹。从一些用户的反馈来看,升级Android P之后的R15梦镜版使用颇为流畅,让我们更加期待基于Android P开发的ColorOS。其实,目前最新版ColorOS 5.0已足够优秀,不仅使用流畅,就连Android P所主打的Intelligence(智能)、Simplicity(简易)、Digital wellbeing(数字健康生活)三大亮点,也已经“提前”实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olorOS 5.0
  
  先来看下Intelligence(智能),所谓的智能其实指的是AI人工智能,即是让AI通过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智能的进行系统资源分配以及用户使用的行为预测,来让手机更耐用更好用。
  
  在更耐用方面,ColorOS 5.0让AI智能的分析哪些应用可以自启动,哪些不建议自启动,同时还会智能的管理应用的关联启动,这些是Android系统的顽疾,也是造成系统卡顿和耗电的主要原因。ColorOS 5.0让AI人工智能帮助用户进行分析,用户也可以手动进行功能开启,一定程度上了解决了这个顽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智能的APP自启管理
  
  在更好用方面,ColorOS 5.0融入更多的AI应用,比如AI智能助手,它将待机桌面的负一屏更高效的利用起来,在这里可以实时显示常用的快捷功能、近期的行程、等待的快递信息等等,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AI智能助手还会基于收集到的信息智能的分析用户的下一步操作,比如ColorOS 5.0在收集到即将出行的火车票信息后,即会推荐“导航”操作,相比于以往先打开地图在输入地址的操作,AI可以让用户一键直达,大幅提升了操作效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想你所想的AI智能助手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行程信息,在ColorOS 5.0中长按文本信息,系统就会智能分析文本内容,快人一步地为用户提供需要的服务,比如笔者收到机票短信后,长按信息即可智能分析,在此页面下可以快速的完成导航、添加日程、快速搜索、打开应用等操作,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强大的智慧识屏
  
  这些就是ColorOS 5.0所融入的AI人工智能带来的用户体验大升级的一小部分,对于用户而言,这些功能让操作变得更加简单,以往需要多步操作才能实现的事情现在只需要一步即可。
  
  ColorOS 5.0也是非常的Simplicity(简易),首先,ColorOS 5.0对UI进行了重新设计,无论是布局、通知栏还是图标,相比此前的一体性更强也更加简约。特别ColorOS 5.0还重新调试了字重、行距,以设置页面为例,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很适中,给人以更为舒适的阅读感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简洁清新的UI设计
  
  在操控方面,ColorOS 5.0提供相比Android P更丰富也更简练的手势操作,其针对异形屏优化了全屏手势,从屏幕底部上滑手势即可实现返回、多任务、HOME功能,让屏幕百分百的利用起来,视野更加沉浸。如果你不习惯这种操作,还可以选择虚拟按键以及悬浮球的操作方式,三种方式总有一种适合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方便的手势操作
  
  最后是Digital wellbeing(数字健康生活),ColorOS 5.0提供完善的免打扰功能,开启后可以屏蔽短信、通知、来电等,但可以选择重要的人可以在免打扰期间也能联络到你,即使是陌生人有重要事情找你,三分钟内重复来电即会正常响铃,无疑更加自由;不仅如此,ColorOS 5.0的游戏免打扰更是一绝,用户游戏时可以让信息、来电、通知等以横幅的样式显示,搭配独家全面屏多任务,游戏和社交两不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丰富的免打扰功能
  
  总的来看,Android P所能做到的,ColorOS 5.0能够做的更好,这源于OPPO团队对国内用户需求的深度了解,值得一提的是,ColorOS 5.0是国内最早基于Android 8.1开发的系统之一,相信随着Android P(9.0)的发布,基于Android P开发的ColorOS也将很快到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