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之斗拱 梁思成林徽因曾为之倾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的古建筑凝聚了传统哲学所闪烁的灵气。斗拱 ,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 构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那夺人心魄的装饰美和形式美,曾使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之倾倒。斗拱,可称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中国古建筑有一种特有的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据为己有,斗拱规定民间不得用。

 

  只有非常重要或带仪典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典雅、高贵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斗拱,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斗拱在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紫禁城四座角楼九梁八柱七十二条脊,轮廓优雅,造型独特,玲珑绚丽,翘起的檐角层层叠叠,斗拱在顶与柱之间传递着皇家的尊严和秀美。传说是营造者偶然受到蝈蝈笼子结构的启发而设计的。

 

  斗拱是典型的中国元素。人们一望而知,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从斗拱中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层层叠加,秩序井然,越抱越紧,有着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立鼎万钧,和衷共济,团结向上的精神,加上通体的中国红,完美地了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北京奥林匹克大道的路口矗立着 两根高21米的朱红色图腾柱--------“和谐阙”,它象征着21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谐阙建造上采用柱式结构,具有中国传统的“表”、“柱”、“阙”的意味。柱的上部是中国红陶瓷镂空浮雕,柱体下部是巨大、坚实的花岗岩的斗拱造型,支撑着擎天巨柱。

 

  紫禁城里的太和殿、保和殿等体量庞大的建筑,居然一点也没有沉重感。在严谨与庄重中还能透出几许灵动,就因为凌空翘起的飞檐划出了一道弧形的轮廓线,使覆盖面积很大的屋顶变得轻巧起来,繁复中见规矩,典雅中见坚实的斗拱成为大殿极富神韵和表现力的一部分。

 

  源远流长的的华夏文明在理念和美学上都是相通的。中国斗拱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隼桙连接,天衣无缝,美如莲花;而汉字也是由点、横、竖、撇、捺五种基本笔画编织的图画,它的节奏与旋律之美、变化与和谐之美,都与斗拱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汉字和斗拱深邃的意韵、直观而隽永的形象给我们以这样的启迪:在古人眼里,单个的汉字和木隼不仅是一个个活的生灵,而且他们分别构成的诗歌和宫殿,都是可以与天地通灵的处所,成为一个永恒的空间。

 

  能入诗的文字和能营造宫殿的木隼,才是真正的真实,才能从“无常”化为“不朽”。由汉字组成的诗词歌赋和斗拱构成的宫殿,都相信至诚才能天地参,它相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它相信人间有大信、天地有大美。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