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文化之梁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抬梁式

  中国古建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专业说法为“梁架”。梁架结构的构架形式最常见的是抬梁式、穿斗式、抬梁穿斗结合式。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木构架形式,即干栏式和井干式。建筑的规模大小、平面组合、外观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结构类型与材料特性的制约。

  抬梁式构架

  又称“叠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普遍的木构架形式,是在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托屋椽,即用前后檐柱承托四椽栿、栿上再立二童柱承托平梁的做法。其架构复杂,要求加工细致,但结实牢固,经久耐用,且内部使用空间大,能产生宏伟的气势又能做出美观的造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混合式

  穿斗式构架

  其特点是柱子较细、密,每根柱子上顶一根檩条,柱与柱之间用木串联,连成一个整体。采用穿斗式构架可以用较小的材料建造较大的房屋,而且其网状的结构也很牢固,不过因为柱、枋较多,室内不能形成连通的大空间。

  混合式构架

  人们逐渐发现抬梁式和穿斗式各自的优点后,就出现了两者相结合使用的房屋,即两头靠山墙处用穿斗式构架,而中间使用抬梁式构架,这样既增加室内使用空间,又不必全部使用大型木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井干式

  干栏式构架

  干栏式构架是先用柱子在底层做一高台,台上放梁、铺板,再于其上建房子。这种结构的房子高出地面,可以避免地面湿气的侵入。但后期的干栏式木构架实际上是穿斗的形式,只不过建筑底层架空、不封闭而已。

  井干式构架

  其结构是用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叠垒,形成墙壁,上面的屋顶也是用原木做成。这种结构较为简单,建造容易,不过也极为简陋,而且耗费木材,因其形式与古代的水井的护墙与栏杆形式相同而得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