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墨的出现与发展

  西周时期,人工墨开始出现。据《述古书法纂》记载,“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邢夷是西周宣王时期人,人工墨的出现使得墨的大量运用成为可能。

  春秋战国时期,墨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同期出土的实物竹简、木牍、帛书上的文字,经考证有很多是用毛笔蘸墨书写的。

  秦汉是中国墨的初始时期。秦代的墨多为墨丸,为团状或短小的圆柱状,使用时需要放在砚台上用研石压磨。东汉时出现了模型墨。墨模的出现为规模化制墨带来了可能,制墨业因此得到长足发展。松烟墨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其在东汉时期已经盛行。曹植在乐府诗《长歌行》中,就有“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一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墨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松枝或松树干烧烟制成的松烟墨完全取代了天然的石墨。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韦诞在前人制墨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制墨时在原料中加入了鸡蛋、珍珠粉和麝香等材料,使得制成的墨香味独特、光泽持久,具有“一点如漆”的效果。此外,随着制墨技艺的提高和用墨的广泛普及,研究制墨的著录文章相继问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已经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墨的制作方法,在造墨技艺上总结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