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昶砚专访:呼吁文物鉴定专家鉴定结果责任制

  随着收藏热不断升温,鉴定行业还出现了“速成班”。比如,故宫博物院某鉴定专家办了一个培训班,一些藏家报名去听几堂课,拿到“结业证书”后就摇身一变成了“资深鉴定师”,并打着“某某鉴定专家弟子”的幌子招摇撞骗等等各种乱象丛生。针对文物鉴定专家相关问题,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着名文物鉴定专家,古文物协会执行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民间文物研究中心景德镇基地顾问,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鉴定专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遗产保护委员会鉴定专家盛昶砚先生,一起来探讨关于呼吁文物鉴定专家鉴定结果责任制的话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持人:盛老师,今天很高兴您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专访。针对目前行业中出现的“文物鉴定速成班”现象,盛老师如何看待?
  
  盛老师:目前,国内文物鉴定从业人员大致有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如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业务范围仅限于文物进出境审核;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鉴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然而,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文物鉴定资格认证制度,而不少与文博相关的社会机构都能发放鉴定资格证书,这使得挂着各种名头的鉴定师、文物评估顾问大行其道,然后堂而皇之地从鉴宝活动中捞得好处。这些都是鉴定行业鱼目混珠的乱象,与鉴定资格证书发放的低门槛直接相关。
  
  值得深思的是,我国民间的文物鉴定既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自治,也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监管。与文物鉴定有关的法律制度,如文物保护法、拍卖法、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对民间的文物鉴定几乎没有涉及,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等也是空白。
  
  “文物鉴定速成班”现象的产生,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文物鉴定行业的问题呈现逐渐浮出水面的一种表现。有关部门应极力呼吁文物鉴定专家鉴定结果责任制,真正规范和健全文物鉴定行业的发展秩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持人:盛老师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文物鉴定市场出现混乱的状况?
  
  盛:主持人这个问题很关键。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在不断兴起,由于艺术品市场商品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导致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育不良,问题很多、很大,广受关注。可以说,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化、有序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瓶颈之一。
  
  根据行业人士和相关部门总结分析,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鉴定行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大的方面原因:
  
  首先,文物鉴定市场混乱且近乎失控
  
  当下的中国文物鉴定市场,几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一些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在申请工商执照后,便可以随意从事商业性的鉴定活动。而国家文物及监管部门对于此类机构的鉴定是否有效,是否需承担相应的责任,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责任。不少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的所谓专家,也并不具备文物艺术品鉴定的资质与能力,其对藏家文物出具的鉴定证书并无“技术含量”,甚至可以说,只要客户给钱,就可以随意出具文物艺术品鉴定证明。诸如此类的一些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和相关文物艺术品管理部门并不认可,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执法监管权,也只能“听之任之”。
  
  其次,文物艺术品鉴定本身与鉴定结论的利益导向太强
  
  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已经形成以利益为导向的有偿鉴定居多,以肩负把关艺术品、净化中国艺术品市场责任为标准的公正鉴定很少的基本格局。由于存在文物艺术品鉴定收费与文物艺术品估价之间利益关系的密切,根据鉴定结论与文物艺术品估价来收取文物艺术品鉴定费用的收费制度已成为利益导向的核心链条。在这种利益链的引导下,给钱就给证书的市场扭曲现象就堂而皇之大行其道。
  
  第三,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管理缺失现象严重
  
  目前的国内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仍处于“三无”的实际状态。“三无”中,首当其冲的是无法律监管;虽然文化部已于2009年出台了《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并对文物艺术品鉴定指明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内容并未涉及目前广泛存在的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监管等问题;其次是无机构管理。国内各省级文物管理部门只对该部门批准设立的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管理,而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目前没有相应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最后是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无需承担责任。即便是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出具的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被确定为虚假无效,客户也难以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因为国内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进行明确的规定。
  
  第四,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行业管理与自律缺失
  
  民间鉴定机构繁多,具有官方监管与背景的权威鉴定机构匮乏,市场品牌机制的培育还未建立。目前,我国民间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既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自治自律,也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监管。与文物艺术品鉴定有关的法律制度,如文物保护法、拍卖法、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均在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方面少有涉及,有关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程序、法律责任等也处在空白状态。
  
  第五,文物鉴定市场的管理理念和体制与现实市场错位严重
  
  我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发展理念和体制,已经很不适应市场的发展。文物艺术品部门的监管能力及其已有的专家资源,根本不能满足艺术品鉴定市场的巨大需求,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的兴起不可避免,特别是在市场混乱的状态下。近年来,一些机构利用所谓的“权威”垄断了“文物鉴定”市场的话语权,构成了一些特殊的市场利益集团,并从而攫取不正当利益。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藏大军已近1亿,但“文物鉴定”的改革和改进却十分滞后。
  
  第六,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科技手段应用落后
  
  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制度建设是基础,体系建设是重点,立法监管是关键,科技进步的应用是保障。目前,利用科技手段对文物艺术品鉴定进行科学取证、准确认证、科学论证及准确鉴定的体系还未建立起来,还处于研究与试验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挖掘、管理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发展业态的时候,关键是让科技进步推动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传统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体系在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要催生新的文物艺术品鉴定形式。
  
  第七,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泛滥成灾
  
  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数量多,可信度小,用泛滥成灾来形容当下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中的证书问题是不过分的。由于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鉴定行为的无序,致使有任职资格与没有任职资格、水平高的与水平低的人员及机构都可进入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众多无监管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的出现,造成了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混乱程度进一步加剧。由于存在不规范的鉴定行为,一方面,很多机构都可以出具鉴定证书;另一方面,鉴定机构从收费利益出发,给钱就发证书。鉴定行为得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导致这些不具备文物鉴定资质的个人或机构,无法承担相应的经济甚至是刑事责任。
  
  第八,文物鉴定市场立法严重滞后
  
  立法滞后的严重后果就是鉴定市场无法可依。文物艺术品鉴定是涉及知识领域面较宽的复合性学科,长期无法可依是混乱局面一直存在的根源。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下许多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只需在工商或者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便可以进行鉴定活动并收取相应报酬,而国家的《文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对此类机构的鉴定资质,并无相应的监督和认证,市场中机构鉴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难以体现。同时,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中机构的运作也无法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目前我国仅有《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涉及美术品经营机构的规范,而文物艺术品经营机构的运营并没有涉及。虽然根据《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文物所有权人或持有人可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申请认定,但目前的国家文物行政部门,一般只接受政府层面委托的鉴定任务,不受理民间文物所有人的鉴定请求。于是,大量文物艺术品的市场性鉴定需求,就只得求助于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中的鉴定机构了。
  
  最后一点,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鉴定标准缺失
  
  鉴定标准缺失的局面导致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存在极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是乱象丛生的重要根源之一。由于中国艺术品鉴定市场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中国艺术品鉴定的发展其实还停留在非体系的经验阶段,市场的系统风险难以管理,也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主持人:目前文物鉴定市场,频现“天价藏品”,盛老师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盛:藏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稀罕程度和工艺水平上。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需要知识的储备以及鉴赏的能力。
  
  面对那些号称“天价藏品”更是艺术品价格市场弹性空间的一种具体表现,当然,这里并不能有效甄别所谓的“炒作”或吹嘘原因。事实上,收藏品的价格弹性很大,即使是同一件收藏品,其价格也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有的藏品可能收藏价值并不高,但有人出于特殊爱好,或为寄托某种特别的感情,或为了配齐系列藏品中的缺品,却视其为珍宝,不惜以大价钱购得。由于各地的收藏氛围、购买能力不尽相同,一件藏品在不同场合的“身价”可能会有很大悬殊。“地区差”因此便成为精明商人的生财之道。
  
  主持人:对于规范和健全我国文物鉴定市场,盛老师有哪些意见或者建议?
  
  盛:呼吁文物鉴定专家鉴定结果责任制。相关部门应急需法规规范鉴定市场。目前文物市场,由于疏于法律监管,而使得一些社会经营机构闻风而动,于是民间的行家以及富有实际经验的藏家,成为民间收藏鉴定咨询的主体。部分水平和道德修养不高的“鉴定专家”在金钱诱惑下胡乱鉴定,引发了信任危机。
  
  业内人士呼吁,当务之急是必须下大决心整顿和规范古玩市场与鉴定队伍。对文物鉴定方面的不规范做法,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对鉴定部门、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的程序、责任、效力、收费,鉴定失误的赔偿等作出规定。而且,还要对鉴定部门和鉴定专家实行问责制度,增加鉴定报告的可信度和含金量。
  
  主持人:作为收藏者应该如何把握价值与价格的尺度,淘到物有所值的收藏品呢?盛老师给分享几点建议。
  
  盛:除了强烈呼吁文物鉴定专家行业制度的规范,作为收藏这,还应该保持收藏理性和理智态度。
  
  首先,不断提升鉴赏知识和收藏水平。对于初涉收藏行业的收藏者来说,应该让有经验的人来帮助鉴赏,更不可盲目跟随收藏和投资艺术品。
  
  其次,收藏要有长远眼光和平和的心态。收藏爱好者应该平常心理性接受自己收藏品的价格和真伪。对收藏品市场价格的起伏要保持一份平常心,不能心浮气躁。其次,收藏要做好名、精、新,流传有序的原则。像是目前行业中真正有实力的收藏家往往注重关注着名的、精品以及品相好的收藏品,这点值得所有藏友学习和关注。除此之外,收藏者还要对收藏品的传承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样才能得到藏品中的珍品,真正收藏有价值的藏品。
  
  主持人:盛老师分享的很全面。再次感谢盛老师接受本次专访问题的回答,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拜访您?
  
  盛:非常感谢,随时欢迎,要讲一点我所讲的只是我个人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认知和见解。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