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双且造石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晋 十六国

 

  佛教徒禅定用观佛、菩萨像塔

 

  甘肃省酒泉市出土

 

  残高46厘米、底径21厘米

 

  这是位名叫白双且的居士所造石质小佛塔。石塔造于缘禾(延和)三年(公元434年),现仅存塔基、塔身和塔肩三层。底层八角形塔基上雕刻施主的发愿文和佛经,中间圆柱形塔身雕有六尊佛坐像、一尊半跏趺坐思惟菩萨像和一尊交脚菩萨像,上层覆钵形塔肩雕刻七尊佛坐像和一尊交脚菩萨像。石塔下端为榫头,说明塔基下原有塔座。

 

  这类石塔现存有14座,多发现于今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吐鲁番地区,十六国时期这些地区属于北凉统治区域,因此这类石塔被学术界称为“北凉石塔”。北凉石塔多造于公元426年-436年之间,是当地早期佛教艺术的一种题材。北凉石塔所刻经文长短不一,但都以“十二因缘”经文为主。十二因缘是三世论(过去、现在、未来)的理论基础,这是释迦牟尼在分析人的苦难及其原因时提出的解说,即整个人生现象是由十二个环节构成的流转过程,这十二个环节涉及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中都有佛来教化众生,这就是三世诸佛。北凉石塔所雕刻的佛和菩萨表现的就是三世诸佛形象,七佛分别代表过去和现在,菩萨是弥勒菩萨,是未来世界的佛(在已知的14座北凉石塔中,仅有此塔雕刻两尊菩萨)。可见,石塔所雕刻的佛像与经文是相互印证的。

 

  北凉国是居住在西北卢水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沮渠蒙逊建立的政权。沮渠蒙逊爱好汉族文化,聘用汉族人才,并且崇信佛教。北魏攻占北凉厚,有大批工匠被迁至北魏首都平城营造佛寺、佛像,北凉成为佛教艺术由西向内地传播的中介。北凉石塔不仅雕刻精美,还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共存与发展的见证。部分石塔上刻有八卦符号,表明早期佛教是依附和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石塔发愿文的主要内容是为君王、父母、师长祈福发愿,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思想对佛教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特点。( 撰文:佟春燕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