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四郎”樱桃纹、绣球纹圆银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 公元960年-1279年

 

  食具

 

  1981年江苏溧阳平桥宋代窖藏出土

 

  均高1.2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6厘米,重27.8克

 

  这是江苏溧阳平桥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套银食具中的两件,这套银器中有一组共九件的小银碟,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均敞口、浅腹、平底,每一个碟底都錾刻工匠名—“张四郎”戳记,唯一区别的是九件小碟底部分别錾刻了九种花卉,分别是牡丹、樱桃、绣球、秋葵、梅竹、栀子、山茶、芙蓉、束莲,象征着吉祥、富贵,制作十分精美。

 

  宋代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带动了金银器制作业的兴旺。据史料记载,不仅上层贵族官僚喜爱佩戴和使用金银制品,普通平民也使用金银器皿为日用品,考古发现的很多用作酒器、食具的金银器物印证了这一点。与唐代金银器相比,由于宋代金银器更多供民间使用,所以器物不像唐代那样华丽富贵,而是制作更为精巧简朴,造型更适合民间使用,符合大众的需求。宋代金银器大都设计灵巧、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同一种器物在造型、图案上还有多种变化,组成风格相近的一套金银器。目前考古所见宋代金银器多是成批埋入地下的窖藏金银器,其中有许多成套器皿。由于金银器需求量增大,宋代出现了很多加工制作金银器的民间作坊。随着同行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宋代金银器往往在器物上标明制作店铺、产地或工匠名号作为商标,如安徽六安南宋墓出土的银器上压印“顾玉郎”三字,浙江永嘉窖藏银器中有“京溪供铺记”、“京溪供铺工夫”、“冯将士工夫”等铭刻,江苏溧阳平桥宋代窖藏出土的印有“李四郎”、“张四郎”款识的银器等。

 

  ( 撰文:陈克双 )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