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银鞍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 辽

 

  马具

 

  1954年内蒙古赤峰辽驸马墓出土

 

  最大者高35厘米,宽22厘米,厚0.1厘米

 

  鎏金银鞍桥饰是马鞍外包镶的饰件,一组6件,计有鞍桥前、后部饰件各1件,压印双凤戏珠纹,间以流云纹,花纹和周边均为鎏金;刀形、半月形饰各2件,左右对称,压印花草纹和流云纹。这组鎏金银鞍桥饰制作精细、美观,工艺水平很高。

 

  早期的契丹社会,游牧和渔猎是主要的经济活动,马是契丹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转徙随时,车马为家”,契丹男子自幼便练习骑马射箭,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技能,也是他们保护自己部族的军事手段。在考古发掘的辽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马具,如马鞍、马镫、马铃等,现存的辽墓壁画中也大量出现他们与马共同生活的场景。

 

  契丹民族骑马、爱马,所以很重视对马具的制作和装饰,在已经出土的辽墓陪葬品中,鞍马具及其装饰是其中的重要一类,如内蒙古赤峰大营子辽驸马墓出土的鎏金鹿衔草纹银马饰具、鎏金龙纹银马饰具、鎏金龙戏珠纹银鞍饰、素面银鞍饰,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的鎏金群鸟纹银马鞍,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辽墓出土的鎏金缠枝莲纹银马鞍等,纹饰繁缛、工艺精湛。宋太平老人在《袖中锦》中曾记载,契丹鞍与夏国剑、端砚、蜀锦、定瓷等“皆为天下第一,他处虽效之,终不及”。这些考古出土的精美辽代鞍具又印证了这一说法。

 

  ( 撰文:陈克双 )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