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再现国宝,艺术大师王辉复原“珐琅双绝”

  瓷器是历史的见证者,读清代历史和宫廷用瓷记录,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命运能够和瓷器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只有中国。自从中国的瓷器流传到西方,有了一个被称为China的名字后,中国的命运起伏,就和瓷器的烧造起伏吻合在一起。国兴,瓷就兴,国家衰败,官窑瓷器也走向衰败,就像清代最受皇帝喜爱的珐琅彩瓷一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紫禁城内烧造珐琅彩的旧址——养心殿
  
  珐琅彩起源于康熙晚期,发展于雍正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是唯一在宫廷烧造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极为名贵的皇家御用瓷器。乾隆时期珐琅彩历经两代帝王的大力发展,工艺趋于完善。乾隆皇帝为彰显珐琅彩的巅峰技艺,亲自督造《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和《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被后世誉为“珐琅双绝”,是300年宫廷珐琅彩第一国宝,清代宝库中最为顶级的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左一)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右一)
  
  乾隆后期国力逐渐衰退,珐琅彩开始断烧,这项清朝独有的宫廷秘技也随之失传。清朝末期,政治腐败,时局动荡,列强侵华,华夏大地满目疮痍,“珐琅双绝”也随着国家命运的起伏,开始了他们跌宕起伏的百年沧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慌乱之中夹带了几件最顶级的国宝出宫,除了4件《石渠宝笈》,还有一件《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这是溥仪唯一携带出宫的国宝瓷。1925年溥仪移居天津,一段奢靡的生活过后,钱财用尽,此时他自己也生了重病,为了保命溥仪就把这件珐琅彩典当给了来看病的医生。后历经辗转,在1960年这件珐琅彩被收归国有,保存在天津博物馆,成为了镇馆之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翟健民与《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合影
  
  翟健民是亚洲知名收藏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原为清宫秘玩,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抢掠圆明园时被抢走,流落海外多年。1975年5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第一次被拍卖,以16000英镑(合22万人民币)被一位香港收藏家买走。几经辗转在2005年初,这只瓷瓶被拿到苏富比公司拍卖,最终被香港古董商人翟建民以1.1548亿港元拍得并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这只不过巴掌般大小的瓷瓶,成交价刷新了当时全球清代瓷器最高拍卖记录,改写了亚洲单件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也成为亚洲第一件破亿的拍卖藏品,令全球收藏界咂舌不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00年宫廷珐琅彩第一人王辉
  
  300年宫廷珐琅彩第一人王辉大师,与珐琅彩缘起于一见钟情。2005年天津市着名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王辉先生,受邀到访天津博物馆。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镇馆之宝《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稚鸡图玉壶春瓶》,惊鸿一瞥间,他便被瓷瓶精湛的画工和繁复艳丽的色彩所吸引。而此次天津博物馆邀请王辉大师,也正是为了寻找一位能够复原国宝《玉壶春瓶》的大师。最终,历经层层甄选,王辉大师经过所有专家的一致认定,由他亲自主持国宝复原工程。
  
  随后的时间里,王辉大师潜心研究珐琅彩技艺,历时12年,耗费巨额资金,行程7万里,易稿300次,终于将国宝《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稚鸡图玉壶春瓶》和《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1:1原样复原,再现宫廷珐琅彩精美绝伦的皇家技艺!其中复原作品《玉壶春瓶》受到博物馆专家一致认定,代替国宝原件永久展出,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企业宣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请注意可能的风险。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娜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