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与学院主义

  张国龙是当前中国抽象油画中具有学院倾向的突出代表之一。

  我这里所说的学院倾向,相对于前卫倾向(在中国范围内的)往往显示出如下的区别:①强调建设性和经典性,从而与非经典、非永恒、反艺术、偏重破坏性的倾向形成区别;②让语言回到精神表达层面的语言,从而与将语言视为语言反叛的语言的纯观念性形成区别;③精神取向的向上性和君子风范,从而与歹徒、侠客式的精神取向形成区别。

  当代中国的学院倾向不是现代主义的对立物,它可以是古典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只是它更热衷在巨大规范中寻求个人创造。

  我之所以用学院倾向、前卫倾向,而不称为学院艺术、前卫艺术,是基于两者互渗和不可分割的现实。我们只能用典型例证来说明两者的区别,却无法为所有的艺术家定“成分”。

  张国龙1957年生于沈阳,1988年在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1991年赴德国在卡赛尔综合大学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Reiner Kallhardt画室学习,1993年转到美茵兹综合大学自由艺术系Klaus jurgen-Fischer画室学习。

  抽象艺术的历史不足百年,却已经有了深厚的传统,这传统主要在西方。张国龙赴德期间,带着打入西方抽象绘画传统的迫切愿望,因此,他拼命地吸蚀,而且钻了进去。旅德期间他完成了《生命》系列,并举办了个展。归国后的短短半年中,他又融入了对西北黄土地的精神感应,创作了《黄土》和《黑白》系列。这批作品在艺术上与《生命》系列同属于一个阶段,即确立个人探索方位的起步阶段,或曰开始“求脱”的阶段。两个系列都有一些较突出的作品,也都有一些探索过程中的尝试。

  在张国龙的画中,我比较喜欢的约有二十余件。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从这些画中可以看出他没有掉入技巧的陷阱,没有炫耀功利和学养的毛病。他画中有一种生气和活力,一种躁动于母腹中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状态,一种在强大的传统规范中奋力挣脱的人格精神。这些使他的绘画有一种外冲的张力。在《黑白》系列中,尝以梁柱式的黑,灰色块为基本结构,形成古城垣般的稳定气势;喷射状的白色笔触使庄重的画面显示出了动荡的激情和遥远的圣光;黑白冲突像惊涛拍在碑石上,粗砺而班驳的表面处理则给人厚重的感受;而画面中心火焰般的橘黄方块又似乎是在严肃、深沉的乐曲中加入了一阵节日腰鼓。作品中却蕴涵着东方古国的现代神韵。

  有感于中国年轻的抽象油画整体布局松散无力的某种倾向,张国龙特别强调布局的单纯和严谨;他在平面中寻求空间,这种空间往往不是指向远处的光亮,而是引向无限幽深;他在理性的框架结构中寻求自由表现,这种表现的重点不在韵而在势;他的色彩不是侧重于欢快与跳跃,而是倾向于浑朴与苍茫;他常以时隐时显的碑形作为画面主体,这或可视为人类原始生命崇拜物的现代化身;画面中疾速喷洒的线是更具有个性的语言方式,它直接呈现着画家的生命激情;他从西画入手,却顽强地表达着中国大西北黄土地上的灵魂。

  张国龙推进了中国学院倾向的抽象油画,难在如何与西方20世纪的新传统拉开更大的距离。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