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流派(四)草书
2018-04-07 13:28:06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已浏览次
(1)简介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 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 章草是 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章草去尽 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 大草或狂草。
(2)代表人物
A、 "草圣"-- 张芝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 .被后人称赞 "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 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 杜度、崔瑷。龙 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
B、张旭
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张旭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
。 善草书。时以李白诗歌,裴 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为人桀骜狂放,精善草书,不治他技,为人豁达,嗜酒,世号"张颠".明瓒《云林集》谓张旭草书《春草帖》锋颖纤悉,可寻其源。而麻纸桦煤,古意溢目,真足为唐人书法之冠。
C、怀素
怀素字藏真,今湖南长沙人。俗姓钱。自幼出家为僧。生于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唐代明僧,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于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尤好草书,自言得草书三昧。于故里零陵,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挥毫作书,因名所居曰"绿 天庵".好饮,酒酣兴发,到处挥毫,人称为醉僧。以草书著名。是继张旭之后又一位狂草 艺术家。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宣和书楷》卷十九 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这种草化的结晶,如篆草,章草,今草, 行草,狂草,从狭义而言,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的结果。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