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盒、黑陶双耳杯和黑陶单耳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龙山文化

 

  生活用具

 

  1974-1975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

 

  双耳杯高13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5.2厘米;单耳杯高8.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4.3厘米;陶盒高6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8厘米

 

  陶杯与陶盒均以快轮制成,制作精美,器形规整,外表黑亮如漆,是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双耳杯腹部浅刻网格纹,单耳杯为纵向压印纹,陶盒口沿钻等距小孔,附尖钮器盖。

 

  1928年考古学者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了一种与仰韶彩陶文化截然不同的黑陶文化遗存,将其命名为龙山文化。以后,中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晚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便都称之为龙山文化。后来人们发现,这些所谓的龙山文化,其文化系统和来源并不单一,不能把它们视为同一个考古学文化。1956年以后,考古学者将不同地区、不同面貌的龙山文化分别加以命名,称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这些文化的大部分又被细分或重新命名。而最初由龙山镇命名的那种遗存,则命名为山东龙山文化或典型龙山文化,有时则直接还原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中、东部和江苏的淮北地区,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中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独特的成就。该文化以黑色陶器群为显著特征。陶器普遍采用轮制,器壁薄而均匀,造型规整,器表多素面磨光,常见纹饰有划纹、弦纹、竹节纹、镂孔,并盛行盲鼻、乳丁等附饰,篮纹少见。袋足器、三足器、圈足器比较发达。

 

  龙山文化时期,山东地区出现了大量单色无彩的新型陶器,尤以黑陶最为典型,其胎壁薄而均匀,烧制的火候也较高,有的烧成温度达950——1050摄氏度,反映了窑石的通风有所改善。这类黑陶的陶色十分纯正,可能已采用掺碳烧制的技术。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