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货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汉 新朝

 

  西汉末年,王莽当政,企图通过货币改革,摆脱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公元7年摄政期间,王莽下令在当时流通的“五铢”钱以外,另外增发“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三种货币,这些货币的面值分别相当于五十、五百和五千枚“五铢”青铜钱,同时宣布禁止列侯以下携带黄金,黄金归国所有。新朝建立后,王莽于公元9年废弃与刘字有关的“五铢”、“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货币,增发“小泉直一”这种货币,与前次发行的“大泉五十”货币同时流行,并下令禁止携带使用“五铢”钱,对新货币持反对意见的流放边境。公元10年,王莽推行最为滥恶的宝货制。所谓宝货制,就是把货币分成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即金、银、青铜、龟、贝五种不同的币材。六名即黄金、银货、龟币、贝币、布、泉六种货币。二十八品包括泉货六品、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其中泉货六品,是在“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之间增铸“壮泉四十”、“中泉三十”、“幼泉二十”、“幺泉一十”等货币。布货是一种平首平肩、长身方足的布钱。布货十品包括“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等货币。公元14年,王莽进行第四次货币改革,改用“货泉”和“货布”两种货币,并允许“大泉五十”这种货币流通。由于“大泉五十”这种货币贬值太厉害,到公元20年王莽便予以废除,专用“货泉”和“货布”两种货币。

 

  王莽的货币改革混乱荒唐,各类货币比值不合理,导致货币严重贬值;币材太滥,品类太多,尤其重新使用被历史淘汰的龟、贝,徒然制造了不少矛盾和混乱 ;十余年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变动过速,给社会经济生活和货物的流通带来了很大困难。当然,王莽的货币铜质绝好,铸造精致,文字工整,风格纤秀,有的还错金,在古代货币的品相方面中堪称精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