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小寒”习俗:吃菜饭 吃鸡进补
2018-04-04 12:17:22 来源:扬子晚报 已浏览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江南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民俗专家说,古代农耕社会对“小寒”颇为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习俗日渐式微,好在老南京吃菜饭、吃鸡进补的习俗保留至今。
饮食
青菜米饭一起炒,加入咸肉和板鸭
南京民俗专家王涌坚说,小寒节气,老南京讲究吃菜饭,其来源估计与天冷进补有关系。所谓菜饭就是青菜和米饭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其中矮脚黄、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极具南京特色。王涌坚说,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过去则是家庭条件较富裕的人们才能享用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是舍不得加肉的,会往菜饭里埋一勺猪油,那时候平时饭菜没有多少油水,因此“猪油拌饭”吃起来格外香。
老南京还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现代人在小寒节气形成了不少新民俗,比如南京许多年轻人也喜欢吃羊肉汤、牛肉汤来进补。
对食疗颇为讲究的广东人,则习惯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加入腊肉和腊肠丁、花生米,中医认为可以补心助肺,调理肾脏。“不管吃什么,只要能通过吃这些节气应景食品,来让年轻人和孩子对节气多些了解就好,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丢。”王涌坚评价道。
小寒节气后将进入全年最冷时节,在那个没有空调、地暖的时代,老南京人创造了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斗鸡等。
谚语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总结出的一套经验之谈,用于指导农耕和生活,关于小寒的谚语绝大多是气象谚语。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可想而知,各地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
根据小寒冷暖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不少。如“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寒,惊蛰暖”等。根据小寒节气阴雨(雪)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