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提线木偶戏的百年守望

  如今,福建连城木偶戏艺人李明卿总喜欢在闲暇时亮出他的“绝活”:一人分饰多角,十指翻飞提拉着十几个制作精细的木偶。而木偶们在他手里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或把盏挥扇,或笔走龙蛇,或舞枪弄棒,演绎着人间百态。

  李明卿学习连城提线木偶已有30多年。他说,连城木偶戏始于清朝,至今有近200年的历史,著名剧目有《大名府》《水漫金山》《八仙过海》等100多个,堪称一绝。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连城木偶戏最繁荣,仅闽西便有几十家民间木偶剧团,”李明卿回忆说,“那时,看木偶戏曾是客家人十分喜爱的文化活动,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必点的一道民俗大餐。我们一年可以演500多场戏。中秋节和春节期间戏班子最抢手,提前两个月订戏也不一定能订得到。”

  “那时候演出木偶戏的有数百人,如今只剩下10人左右,年纪都在50岁以上。可惜了!”李明卿说。

  “让人揪心的是,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对这种传统艺术不感兴趣了。剩下我们几个花甲老人,在冬闲、春初或山村传统庙会时,配合森林防火、计划生育等工作外出演几场。”言语间,李明卿有些落寞。

  据连城县吴氏联谊会副会长吴美熙介绍说,被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福建连城提线木偶戏,2006年便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如今却面临观众流失、后继乏人的困境。

  李明卿时常会拿出跟随自己大半辈子的木偶,仔细擦着上面的灰尘。他说:“30多年前,自打开始学习提线木偶戏,这一学就再也放不下了。”提及提线木偶戏的现状,他认为提线木偶戏是民间的一种草根艺术,保存着客家人的民俗精髓,应该传承下去。

  据李明卿说,为谋求木偶戏的发展,自己曾到大江南北去学习、借鉴其他木偶戏精华,终于自创了木偶书法、木偶拉二胡等技法。

  “毕竟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寄托在提线木偶上了,”李明卿说,“再艰难,我也要坚持下去,也要不断创新,千万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里成为绝响”。(新华社记者 董建国)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