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生活记忆:做门帘
2018-04-03 16:58:45 来源:北京晚报 已浏览次
前几天帮母亲清理壁橱,在旧箱子中翻出了两卷旧门帘。看到它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几十年前自做门帘的往事。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百姓家庭的日子过得都挺拮据。当年父母每月工资加起来才100块钱,要抚养三个孩子,还要给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姥爷家寄钱,因此,每笔家庭支出都要精打细算。
我家当时住在北京南城的一个四合院中。夏天,蚊蝇较多,屋门敞开,蚊蝇就会往屋里钻。吃了苍蝇爬过的食物或被蚊子叮咬,易传染疾病。所以一入夏,家家就在门上挂上竹帘,防止蚊蝇进屋。
竹帘是由竹篾条和小线编制而成,篾条之间有缝隙通风。我家的竹帘已使用多年,篾条糟朽,一碰就断,狡猾的蚊蝇会从缺少篾条的空隙钻入屋中。为了家人安全和室内卫生,母亲准备去购买新竹帘。我却对母亲说:“不用花钱买新竹帘,我自己做一个,保证又美观又实用。”
我的同班同学李娟心灵手巧,她用旧画报卷成三四毫米粗的纸卷,纸卷口糊上糨糊,然后用剪刀剪成三厘米一截。为美观,她还用毛笔蘸上绘画用的水彩将纸卷涂成五颜六色。如果门框是一米宽,要找一根长一米、宽三四厘米、厚半厘米的木条,按纸卷的直径距离在木条上钉一排小钉。钉子先钉进一半,再按门的高度剪出一根根尼龙线全拴在钉子上。下道工序就是往每根线上穿纸卷,等纸卷穿完,线底系牢,最后将拴线的小钉钉死,一个门帘就算大功告成。
李娟喜好画画,她小姨是一家工艺美术厂的设计人员,她向小姨要了一些废弃的图纸学画画,其中有“雄鸡报晓”、“麒麟送子”、“年年有余”、“龙凤呈祥”等。穿门帘时,她将“喜鹊登梅”的图纸铺到方桌上,再按图纸画面的形状、颜色穿纸卷,如同拼图板,要求认真仔细。
我与李娟在同一个课外学习小组,她做门帘时我曾参与帮忙。我个儿高,门帘做好后,负责踩着凳子将门帘钉到门框的最上面。那门帘漂亮极了——门帘中间是一幅惟妙惟肖的“喜鹊登梅”图,吉祥报喜的花喜鹊,鲜艳夺目的傲雪红梅,使过往邻居都欣赏称赞。
这回我要做门帘,李娟和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忙了。当年我喜好用香烟盒纸折成三角拍着玩,我有各种颜色的烟盒纸上千张,还有同学送的旧画报,卷门帘纸卷绰绰有余。家中没有尼龙线,我用母亲缝衣服的线三股合成一股,也很结实。那时我们低年级小学生只上半天课,在同学的帮助下,仅用三个半天门帘就做好了。挂上新门帘,微风一吹,门帘抖动,蚊蝇纷纷逃避。院中的邻居看了都说好,以后,我又指导和帮助邻居做了三个门帘。
两年后,我的一位同学家中种了一片草珠子,收获后,送我半口袋。我用这些草珠子串成了个新门帘。灰绿色的草珠子一个个饱满、圆润、晶莹,透出一股雍容华贵之气,给家里增色不少。
那年月,自己动手做门帘,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也提高了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现在,我家和老邻居们都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卫生环境好了,蚊蝇少了,门帘失去了作用。但看到那两卷旧门帘,依然十分留恋。(高小良)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