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绣本堂的故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祖父修复的《读史方舆纪要》稿本,现为上海图书馆馆藏,二○○八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古城杭州,三吴都会,人文荟萃,自宋迄清均为刻书中心。书肆一业,久负盛名。清光绪年间,我的曾祖父何清照从绍兴移居杭州,在清河坊一带租赁房屋,开设书肆,取名“绣本堂”。

 

  清河坊位于吴山北麓,毗邻西湖,商铺鳞次栉比,历来是杭城繁华地段。迁居杭州之前,曾祖父是“湖贾”。江南水乡,扁舟轻棹,往来吴越,携款外访,四处搜购。故家藏书,一有散出,即捷足先得。早在明代,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一旦购得宋椠元刊,更是居奇而沽,利润百倍。

 

  绣本堂挂牌开张时,家中颇有积蓄。店堂古朴典雅,满壁琳琅,书香袭人;遇有贵客,看茶上座,和颜悦色,极尽店主之谊。曾祖父古籍修复技艺超群,通过口传心授,绝技传承给唯一的儿子,我的祖父何长生。祖父常年在店堂桌案边埋头修补古书,技艺日趋成熟。

 

  绣本堂主人熟谙版本目录之学。平素多接近名流学者,深受文人、藏书家信任,代为鉴定版本真伪,考证书籍源流,与他们称友道兄,宛如雅士高人。绣本堂老主顾,有浙江首任都督汤寿潜、国学大师马一浮、史学家顾颉刚以及实业家叶景葵等。

 

  父亲何阿龙回忆,祖父经常提及一位“海宁王先生”,他就是中国近代首屈一指的学术大师王国维,清逊帝溥仪的老师。绣本堂承接古籍修复业务,对藏家分布及人脉关系了如指掌。王国维常找祖父,委以代访善本秘籍。

 

  祖父生于光绪二十二年。青春年少时,结交一个要好的小兄弟,叫蒋赓声。蒋赓声是蒋家长孙,其祖父蒋海筹经商,开设蒋广昌绸庄,富甲杭城,被誉为“蒋半城”。蒋赓声也是浙江都督汤寿潜次婿,与学者马一浮为连襟。因亲友中颇多藏书家,耳濡目染,浸淫其中,也酷爱收藏古籍。

 

  清末民初,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江南恪守陈规之家,家业多有变故,藏书星散,上海成为这一地区善本书集散中心。祖父时常挟着几卷古籍去上海卖,在蒋家花园洋房里,与小兄弟喝酒叙旧,生活十分惬意。

 

  曾祖父正值壮年,撒手西去。家中倒了顶梁柱,有人觊觎绣本堂丰富藏书,欲斥巨资盘下。曾祖母何金氏是小脚女子,目不识丁,却颇有见识,一句话顶了回去:我们家有儿子,以后还会有孙子!

 

  未料想,对方碰了钉子并不甘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由于绣本堂店面是租赁的,便与房东勾结,逼令搬家。祖父将藏书寄存在一家寺院,庙宇失火,殃及图书,曾祖父一生心血所聚,片片化作蝴蝶飞!祖父由沪返杭,闻讯,痛哭失声,不能自已。

 

  父亲忆起这段辛酸家史,痛心地说:实在可惜!这些书是我们家的,也是我们国家的呀!绣本堂的焚毁,如同一片阴云,笼罩着祖父的后半生。烬余之书,斥卖殆尽,祖父放弃旧书经营,专司修书业务,技艺达到炉火纯青。

 

  抱经堂主人朱遂翔,比祖父年长两岁,绍兴人,杭州文元堂学徒出身。从目不识丁的乡下佬,成为海内外知名旧书店老板、版本目录学家与藏书家,富有传奇色彩。时人将他与《贩书偶记》作者、北京琉璃厂孙殿起,视为旧书业南北领袖,有“南朱北孙”之称。

 

  朱遂翔与祖父交谊甚厚。抱经堂手抄、刻印的书籍均由祖父装订,祖母秀外慧中,心灵手巧,15岁嫁给祖父,也跟着学会了装订。每逢大年初三,朱遂翔必请祖父过去吃酒,以慰一年辛劳。

 

  据杭州松泉阁主人王松泉撰文回忆:朱遂翔在绍兴购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手稿本,原书保存不善,虫蚀甚剧。事为叶景葵所闻,延请擅长修书圣手何长生至沪细加修补,耗时两年,整理完备,不损毫发。

 

  祖父修复这件国宝时,刚过而立之年,娶妻生子,生活安定。绣本堂有学徒与洋人做生意发了财。20世纪前叶,外国大肆购买中国古籍,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来华购书之费,岁二万金,珍本秘籍多浮海而去。

 

  1937年夏抗战爆发,同年12月杭州沦陷。日军随军政治部,有熟悉中国图书版本专家,所到之处,藏书家尽遭劫夺,无一幸免。战乱频仍,旧书业已呈颓势,一双儿女不幸夭亡,生活雪上加霜,祖父不得已变卖字画收藏,情绪抑郁,落下胃疾。

 

  1953年4月27日,祖父收到蒋赓声一封来信,蒋赓声为祖父找工作奔走忙碌,兄弟情谊可见一斑。1956年4月,祖父作为国家特殊人才,进入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工作。一年后,因罹患胃癌,归家病卒,时年61岁。“文革”期间,蒋赓声在上海去世。其次子蒋彦士是留美博士,历任台湾“外交部长”、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是蒋经国左右手。

 

  千条溪流,终归大海。绣本堂往日风情,犹如线装古书的散叶一般,随着老一辈人的故世,在人间风流云散,不复踪迹。然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必将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何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