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针(复制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旧石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2万年

 

  缝纫工具

 

  原物1933年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出土

 

  残长8.2厘米,孔径0.31-0.33厘米

 

  这枚骨针的针身稍稍弯曲,针孔部分有残缺。骨针作为一种古老的缝纫工具,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除山顶洞遗址出土的骨针外,1983年在我国辽宁海城的小孤山遗址又发现了3枚保存完好的骨针,这3枚骨针的针孔圆滑,针身较直,通体保留了纵向的刮削痕迹。这些骨针集割、刮、磨和钻孔等技术一身,较好地反映出这一时期骨角器制作的水平。

 

  有学者用实验的方法对小孤山出土骨针的制作与使用加以研究,认为小孤山骨针经过选材、截料、刮磨成型和加工针眼四道工序,具体讲,先从选出的骨片上截取窄长的骨料,然后用刮和磨的方法将长条形骨料加工成圆柱状针身,最后对针的尾部细磨,使之扁薄,再用对钻方法制成针眼。而山顶洞出土骨针的针眼是采用刮挖方法制成的,实验者认为刮挖比对钻费时,效率较低。但山顶洞遗址出土的一件鱼骨是采用两面对钻的方法制成的,可见不同的钻孔技术可以并存于一个遗址。

 

  有了骨针,人们可以用兽筋作线,穿针引线,把几块兽皮连缀起来,制作成皮衣,皮衣成为人们御寒的最好装备。披上皮衣,人们便增强了战胜寒冷天气的能力,可向着北方较寒冷的地带追赶猎物,并获取成功。(撰文:安家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