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鄂君启铜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 楚

 

  水陆交通运输凭证

 

  1957年安徽省寿县城东丘家花园出土

 

  舟节(右)长30.9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车节(左)长29.6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

 

  铜节分舟节和车节两种,用时双方各持一半,合节验证无讹才发生效力,舟节(右)长30.9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有错金铭文9行165字;车节(左)长99.6厘米,宽7.3厘米,厚0.7厘米,有错金铭文150字。铭文记载了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发给鄂君启舟节和车节的过程,并详细规定了鄂君启水路、陆路交通运输的路线、运载额、运输种类和纳税情况,是研究战国时楚国交通、地理和商业赋税制度的珍贵资料。

 

  “鄂君启”节一共有5件,其中舟节2件,车节3件,均为竹节状。图中这两件青铜节分别为舟节和车节。每件舟节表面有错金铭文164字,每件车节上有错金铭文148字,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

 

  鄂君启,楚怀王之子,名启,字子皙,其封地在鄂(今湖北鄂州),所以称为鄂君启。“鄂君启”错金青铜节制于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铭文记录了从“鄂”到“郢”(今湖北江陵附近)的水陆交通路线、车辆及船只的调配、沿途所享受的特权等,还严格规定了水陆运输的范围、船只的数量、载运牛马和有关折算办法,以及禁止运送铜与皮革等物资的具体条文,对研究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节就形制而言,有虎形、马形、龙形、竹节形。早期的节是剖竹为之,后来虽用青铜铸造,但仍多取竹节之形。“鄂君启”错金青铜节在使用时是否需要合验,目前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各地有税官驻守,当有合验才能通行;一种认为此节是一种凭证,持有就可以放行,节中记录的城邑有20多处,每处都备有合验的节不太可能。(撰文:闫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