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纹银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 辽 公元916年-1125年

 

  盛水器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辽驸马墓出土

 

  高10.7厘米、口径7.2厘米、链长41厘米

 

  这件银壶腹部中间为带状纹,上下布满鱼鳞纹,肩部前后鼻钮接弓形提梁。壶盖中部隆起,有钮,上套链连接提梁。此银壶造型优美,说明当时契丹族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这件银壶1954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大营子辽驸马墓,在这个契丹早期贵族墓葬中共出土金银器365件,同样在阿鲁科尔沁旗辽耶律羽之墓出土金银器30余件,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金银器200余件,这些金银器数量之大、制作之精说明了辽代金银器的高度发展。

 

  契丹族同我国古代其他北方草原民族一样,有喜爱和使用金银器的传统。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金银器,经过东胡、匈奴、鲜卑、乌桓、突厥等民族的继承发展,到契丹族建立辽政权后,达到了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1949年以来,在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西等契丹族主要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辽代金银器。这些金银器涵盖了契丹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日常生活用具,如马鞍具及其装饰、饮酒器具、服饰物品等;也有丧葬用具,如金面具、银丝网络等。辽代早期金银器受唐代金银器工艺的影响,在器型、纹饰和制作工艺上与唐代金银器的艺术特征很相似;在发展过程中,辽代金银器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使得辽代的金银器成为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金银器发展的高峰。( 撰文:陈克双 )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