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武士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隋

 

  明器

 

  1953年湖北省武汉市出土

 

  高63.3厘米、59厘米

 

  武士俑挺胸直立,双手抚盾。怒目隆鼻,头戴缀有鳞形甲片的铁兜鍪,两侧有护耳,身着有领扣、肩部用皮襻联缀鳞形甲片的裲裆铁甲,有金属打制的圆形护胸。肩臂有筒袖。腰束皮带,甲长过膝,露出袍裾和靴。俑腹下部靠立一面木牌,包以皮革后用金属铆钉固定,再施彩绘及镶金银饰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流行筒袖铠、裲裆铠、明光铠等铠甲。筒袖铠是胸背联缀在一起,在肩部有不长的筒袖,它是西晋军队装备的主要铠甲,东晋仍然使用,至南北朝时趋于衰落。裲裆铠则是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铠甲,主要特征是一片当胸,一片当背,在肩上用带将前后两片扣联,腰间束以腰带。明光铠创始于三国时期,其特点是铠甲的胸前、背后都有左、右两片椭圆形的金属圆护,打磨得极亮,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明光铠”。明光铠一般有盆领,肩覆披膊,腰上束带,个别还有腿裙。其在北朝晚期日益流行,表现出取代裲裆铠的趋势。隋代的甲胄承袭北朝晚期,明光铠已成为主要类型,与保护战马的具装铠配合使用。还出现了步兵使用的明光铠,腰腹以下一般有较长的腿裙,穿这种铠甲的人因不便乘骑而只能步战。这两件青瓷俑表现的正是当时着明光铠的步兵形象。(撰文:赵永)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