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清朝顺治青花魁星点斗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彩瓷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别。釉下彩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用褐、绿、蓝彩在瓷胎上绘画,花纹有各式圆点组成的图案,花鸟、人物、走兽、诗词等,技法娴熟,构图美观,为瓷器的装饰开辟了新的蹊径。

  然而,长沙窑所烧制的是青釉釉下彩绘瓷,与后世的白釉薄胎彩瓷风格迥异。到了宋、金时期,彩瓷又有了新的发展,磁州窑系的白釉黑彩、白釉酱彩、绿釉黑彩、白釉红绿黄彩,定窑的白釉黑彩、白釉红彩、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吉州窑的白釉褐彩等,品类繁多,风格各异,绘画题材也极为丰富,包括各种图案,如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和诗词等,构图新颖活泼,画风自然潇洒。除了红、绿、黄彩和金彩绘于釉上外,其他均为釉下彩。

  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是这一时代最负盛名的釉下彩瓷。釉下青花最早虽然出现于唐代,但唐宋的青花瓷,其实都不成熟,产量很低,流传不广,只能说是初创阶段。

  到元代,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的主要产品。元青花的胎釉是在宋代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比北方磁州窑系的白瓷胎质明显坚薄,釉质光润明亮。釉下用青花描绘各种繁丽的花纹,再罩一层白中微闪青色的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这时的青花色泽幽雅明快,青翠披离,快人感官,令人赏心悦目。

  明代出现了唐、宋以后中国制瓷业的第三个历史高潮,这时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性瓷业中心,故有“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之说,特别是彩瓷生产的突飞猛进,揭开了数千年来陶瓷史上崭新的,也是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清代彩瓷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断创新,工艺上精益求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超过了以往各个时代,达到了我国彩瓷艺术的最高峰。

  然而,清代顺治年间 公元1644 1661年 ,由于社会战乱的原因,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因而流传下来的官窑产品极少。但这一时期民窑的上等青花和釉上彩瓷细品,质量完全可以和康熙早、中期的作品媲美,色调深浅浓淡、变化多端、层次丰富、青翠明快。可惜,一般收藏者很难一睹顺治青花的真容。

  去年,在盘龙拍卖公司举办的秋季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极为少见的清代顺治青花魁星点斗大花觚(见图),通高44厘米,口径21.2厘米,腹径12.7厘米,底径14厘米,且完整无缺。口沿一圈施酱釉,底足露胎无釉。绘画图案分主题纹饰:“魁星点斗图”,辅助纹饰:“书法题款”。

  主题纹饰:“魁星点斗图”,颈绘主宰读书人科场上文运的魁星,只见魁星左手执金刚杵,右手持朱笔,单足独立鳌珠于波涛汹涌中。胫绘蕉叶纹。辅助纹饰有一段题款:“笔扫九矢云雾,斗量万觚珠玑,手提至宝献明言,足蹑青云万里”。釉面滋润,釉色泛青,制器极为规整。

  大家知道,顺治一朝存世时间不长,仅18年。由于这期间社会动荡,战乱不止,窑工正常的生活受到严重冲击,而且青花存世本来就少之又少。然而,这件青花魁星点斗觚,不仅器型较大,而且品相一流。加上其文化内涵极深的绘画题材、独到的画龙点睛的书法题款,深化了这件青花觚的历史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多重魅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