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鱼藻纹折沿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数年前,当我在市场上遇到这只青花碗时(见图),目光便被它那独特的造型、纹饰和表现手法所吸引。虽然它有数处小磕和一道短冲,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它购入囊中。

 

  该碗高7.3厘米,口径13.9厘米,足径6.7厘米;造型比较独特,弧壁深腹,口沿外折,然后又上折少许成盘口状;挖足过肩,足墙内侈外直,足端削成楔形,足底有明显的乳突。其胎厚重、坚致、细腻,露胎处有淡淡的火石红;釉质厚润、光亮,密布气泡,釉面可见均匀的桔皮纹,并有多处脱釉点;青花发色浓艳青翠,稍有晕散,浓处有下凹的褐黑色斑点。纹饰繁密,内外满工,层次较多。碗内心为鱼藻纹,两条肥硕的鲈鱼双头相对,中间以水藻相隔;内壁绘三朵缠枝菊,外壁为两朵缠枝牡丹,菊与牡丹的叶片均以抖屈笔法绘成;口沿内壁为齿状纹,外壁描一圈单瓣仰莲纹。从胎釉、造型、青料、纹饰等方面综合分析,该碗应为“空白期”民窑青花器。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少有官窑款的瓷器传世,而被称为瓷器史上的“空白期” 或者“黑暗期” .但是,这个时期的民窑瓷器生产却有长足发展,在技术上、艺术上有着众多的创新,其青花瓷处于由宣德的豪壮向成化的纤丽转变之中,具有独特的风格。该青花碗纹饰笔致俊巧,但笔道挥洒,于纤丽之中透着一种豪放,符合这一时期的风格特征。进一步从细处看,可发现其同时兼有正统青花和景泰青花的特点。如纹饰繁密,青花发色浓艳青翠,浓处有褐色凹斑,喜欢用抖屈笔法绘制花卉树木,表现出苍老古拙之感,是正统青花的特点。釉层厚润,密布气泡,青花略有晕散,使笔触显得不够清晰,为景泰青花的特点。而缠枝牡丹与缠枝菊互为表里,则是景泰青花碗常见的装饰手法,其他时期较少见。因此,我认为将它断代为正统后期至景泰前期较为合适。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