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的故事——武汉博物馆藏铜镜展”亮相嘉兴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月17日,由嘉兴博物馆、武汉博物馆主办的“铜镜的故事——武汉博物馆藏铜镜展”在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展厅揭幕,期间将推出配套活动,该展将持续至5月11日。

 

  此次展览从“铜镜的起源和流行”、“铜镜的兴盛”“ 铜镜的中衰”、“铜镜的再度繁荣”、“铜镜的日趋衰落”、“铜镜的最后历程”等六个部分共展出120件铜镜,以铜镜的历史发展脉络呈现,时间跨度由战国延至明清。镜形有圆形、葵形、菱形、方形、亚字形等;镜背纹饰多样,有战国的蟠螭菱花纹镜,汉代的多乳禽兽镜、四乳四虺镜、神兽规矩镜、日光连弧纹镜,唐代的瑞兽葡萄镜、瑞兽花鸟镜、海马葡萄镜、雀绕花枝镜、双鸾衔绶带葵花镜、宝相花纹镜、弦纹素面镜,宋代的带柄双凤纹镜、“建康府”湖州镜、亚形八卦纹镜、织锦纹镜,以及明清时期的明仿汉昭明镜、明仿唐海兽葡萄镜、清仿汉四乳镜、清“龙凤呈祥”镜等等。这批铜镜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其中“东汉鲁诗铭文重列神兽青铜镜”为国家一级文物,主题纹饰是浮雕神兽,镜子的边缘有一圈隶书铭文,据我国著名金石学家罗福颐考证,与《诗经•卫风•硕人》章略有差异,是我国失传多年的“鲁诗”。失传了1700多年的“鲁诗”在这面铜镜上重新被发现,它的珍贵可见一斑。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铜镜作为古代中国人照面的日常生活用品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所传承的人文内涵,所记录的铸造技术、工艺美术、文化内涵、政治制度、商业关系、思想意识、对外交往以及社会风俗等信息已无声地沉淀在方寸之间。(嘉兴博物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