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礼仪文化
傣族的人们在有些比较重要的节日里,都是需要老人来主持这一切,因为傣族的人们都是尊重长者,对于敬老爱老也成了生活中的一种民风,对此傣族礼仪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傣族礼仪有哪些讲究
傣族
重大的节庆和祭祀活动要请老人主持;村舍间出现纠纷,要请老人排解。走路也要让老人走在前面。老人进屋,年轻人要站起来问好,待老人落座后,才能坐下。饭桌上,要让老人坐首位,好菜先敬给老人。在傣族村寨,很少发生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现象,家庭中充满一种团结友爱和谐的气氛。傣族的礼仪教育,还有西双版纳最高统治者召片领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如《土司对百姓的训条》、《爷爷教训子孙》、《父亲对儿子的训示》、《教训妇女做媳妇的礼节》等,对很多方面的道德、礼仪都有强制性的规范和约束。如法律规定:儿子不能告父亲,告了也不能判儿子赢。这虽有失法律的公正,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傣族尊重长辈,爱老敬老养老的良好民风。谚语说:“田中土丘是谷魂,村上老人是寨宝。”凡生产生活中的大事,都要首先听取村上老人们的意见。
傣族成长路上的礼仪
傣族由于主张行善而不作恶,人际关系是友善的和睦的。在傣族内部,抚幼敬老,夫妻和睦,与邻里友爱互助,谁家有困难,全村来帮助,一家盖新房,全寨来帮忙。
傣族的礼仪教育由家庭教育、佛寺教育和法律法规三个部分组成。三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傣族孩子从懂事时开始,就受到父母的礼仪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做好事,不做坏事,对人要有礼貌,要尊重老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们不光接受长辈的教诲,而且从父母身上耳濡目染,受到良好影响,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男孩子八、九岁开始都要离家到寺庙当几年和尚。寺庙内要求小和尚严格遵守“五戒”、“十戒”,以此作为信徒一切言行的准则。“五戒”的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妇女、不喝酒、不抽烟。当小和尚时期,八、九岁至十几岁,是一个人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佛教的教义教规对他一生的道德礼仪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傣族人接待客人礼仪
到过傣族村寨的远方客人都被傣族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难忘的印象到傣家作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老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