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有“焕章”字样的神秘墨彩大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友人近日觅得一件墨彩大碗,口径18厘米,高8厘米,胎薄釉润。碗上绘墨彩折枝牡丹,画工细腻,栩栩如生。碗的另一面以蝇头小楷写有一段纪念文字,初步印象此碗绝非一般寻常之物。

 

  那么此碗到底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呢?碗上的文字是这样写的:“甲寅仲春山左古任城渐逵王鸿于武昌黄鹤楼抱膝亭恭饯焕章乡先生出防襄阳敬备斯品藉作纪念”,下钤“臣”字红色小印。这些文字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赠碗缘由等大量信息。先说时间,碗上写的是“甲寅”,最近的几个“甲寅”是1974、1914、1854,综合各种情况将此碗定为民国产品,所以时间定为1914年,即民国三年。赠碗地点很明确是武昌黄鹤楼抱膝亭。另一个地点是赠予者与受赠者的籍贯。文中说二人是老乡,应同为“山左古任城”。“山左”即山东,而“古任城”在今山东济宁境内,西汉始置,后几经兴废,最后于明洪武18年又废并入济宁州。人物中的赠予者字号“渐逵”,名“王鸿”,遍查相关工具书未见此人,应是一位在近代史上影响不大的人物。受赠者“字”为“焕章”,查有关名号辞典知道近代史上字“焕章”的名人有四位,即冯玉祥、阎相文、陆洁、赵典超四人。碗上文字指明是“出征”,所以受赠者必有军旅背景,而陆、赵二人一为文艺界人士,一为商人,故可以排除。冯玉祥将军的文献多而详尽,查知冯将军1914年驻军北京,后随陆建章去陕西剿匪,没去湖北,再者与籍贯是安徽,与所谓“古任城”不相干,因此也可以排除。最后只剩下阎相文了,此人籍贯为山东济宁,与“古任城”相符。他还是清末民初北洋军将领,曾追随段祺瑞、吴佩孚从事军旅生涯,1921年任陕西督军,同年8月自杀身亡。从此人的籍贯和军旅背景判断,此碗的受赠者为此人无疑。但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人“出征襄阳”所为何事?经多方查证史料,这次“出征”应与“白朗起义”有关。白朗为河南宝丰人,为反袁世凯的军阀统治,于1912年带领豫西一带农民举行武装起义,1914年东进引起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极大恐慌,2月间俄、英等帝国主义国家派军事人员到河南信阳“观战”,袁世凯派军总长段祺瑞拼凑20万大军围攻,起义军避其主力于2月27日向西突围,攻占鄂西重镇“老河口”,在此歼敌2000多人。而恰在此时间阎相文这名北洋派军官“出征”,距老河口仅几十公里的襄阳,不是去围剿白朗的起义军又会是干什么呢?

 

  最后探讨一下这件瓷碗的绘制者。由于这是一件礼品瓷,而且是送给一位军界要人,肯定会请当时的绘瓷高手绘制。根据碗上的“臣”字小印判断,绘制者很可能是清末著名浅绛彩画家“王凤池”,此人为湖北兴国人,字“丹臣”,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曾任职御窑场,画作盖“臣”字小印。由于王凤池的生卒年份不详,本人的判断是否准确尚请方家指教。

 

  分析至此这个碗的“身世”大概也差不多了,而其贵之处也显现无疑。首先,此碗瓷、绘俱佳,而且可能出自浅绛彩名家之手,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且此碗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这不但是因为此碗的受赠者是民国初年的军界要人,更重要的是它从反面印证了民国初年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白朗起义的历史事实。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