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千年古村保留着完整古居旧貌 欲觅“好婆家”开发
坑口村全景图
在去永嘉县界坑乡的路上,临近乡政府,从永缙复线路边往下看,一个古村映入眼帘:村庄依山而建,放眼望去全是竹林,后山则被松树包围,整个村庄都被青山环绕,翠色掩目,犹如世外桃源,安谧而静幽。尤为显眼的是村中老屋上的大红灯笼,让古色古香的村落显得一派热闹和喜庆。
“这个古村真不错!”记者由衷赞叹。“热闹其实是假象,坑口村还没开发呢,她是我们乡的‘俏闺女’,至今还没找到‘婆家’。”同行的界坑乡副乡长邵建妙介绍。
一个古村的等待
坑口村位于界坑乡西北部,村庄依山傍水,与金溪水库、石斑岩景点近在咫尺。该村始建于明朝,为麻姓聚居之地。全村75户、约280人,目前,留在村中仅有40余人。
村党支部书记麻国华介绍,村内分布着19幢大屋,最老的两座房龄有150年,最新的也有50多年。迈入古村,村里巷道结构、民居布局、建筑装饰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村内建筑都是木柱黑瓦的房屋,不见一砖,即便不是纯木头结构,也全是用石块筑墙,上方依然是木头。
多年前,清华大学一位学者来到坑口,建议村里不要拆除木头房,并对古村进行保护。“虽然大家也不是很理解旧房子到底哪里好,但清华大学来的是专家,比我们村民看得远,我们就信他。”麻国华回忆,村“两委”为此主动做村民工作,建议大家保持古村现状,等待整体规划。
2016年初,永缙复线巽宅至界坑段改建工程顺利建成通车,坑口村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在漫长的等待后,期待着古村“复活”。
两种考量的权衡
今年8月,坑口对外揭开了神秘面纱,首届永嘉县高山生态茭白文化节在坑口举办,古村惊艳亮相,立马赢得一片赞誉。活动当天的热闹和人气,让麻国华仿佛看到了坑口的未来。
但热闹只限于活动当天,当小村恢复平静之后,当地百姓开始思考:古村要发展,就需要开发,开发就需要资本介入。
在乡政府支持下,去年以来,坑口村大力投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污水治理建设,村头、桥头、房前屋后整治,古道古祠修复,百姓舞台、门前溪亲水平台和拦水堰建设以及村庄周边彩色林打造,一年多时间,大大小小共实施了10多个项目。这一切为小村“出阁”准备的“嫁妆”,就只为坑口找到“好婆家”。
前前后后,招商团队来村里看了多次,却一直难以达成合作开发协议。
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古村开发村民难以安置,村民们一边强烈盼望小村开发利用,一边又不舍离开故土。实现村内异地安置,村中已无建设腹地,要安置到别的村,村民们又有诸多不舍。
“古村前期开发中,村民若全杂居其中,不利于开发商放开手脚,高规格打造。”邵建妙表示,他们不敢轻易草率地“嫁闺女”,希望坑口村能走出一条科学合理并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永嘉县拥有200多个古村落、2509处古建筑,数量居全省首位,被誉为民居中的“活化石”和中国农村几千年耕读文化的实物见证,境内古村落整体被授“中国景观村落群”。像坑口村这样开发中遇到的两难处境,并不只是个例。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并且开发得有力度有魄力,是对当地政府的考验,也是古村漫长等待后的慎重回应。记者金朝丹 报道组李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