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执法需要“跑”得更快
2018-01-02 13:18:18 作者:李韵 来源:光明网 已浏览次
12月23日,受国务院委托,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作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再次强调,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
这句话非常重要。当前,我国的文物安全形势用“极其严峻”来形容,笔者认为一点都不夸张;而与之对应的,却是文保设备和人员的严重不足,无法适应日益繁重的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坦言,“全国31个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中,仅有一半设置了专门的文物安全监管和执法处室。”任务重、人员少、设备差,文物安全工作似乎进入了一个闭环。
“我们接到报警,骑上车赶到现场,盗墓贼早就不知跑哪儿去了!”记者多次听到基层文管所的同志如是说。难怪他们抱怨。车辆改革后,很多地区的文物执法车都被“一刀切”地取消了。我国田野文物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往往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尤其是位置偏远的文物点,是犯罪分子侵害的重点,其安全长期面临着严峻形势。日常巡查成为保护文物安全的重要工作,而执法巡查车辆对于敏捷迅速执行文保任务、打击犯罪分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保障田野文物安全的重要条件。
广袤的戈壁、辽阔的草原,在有机动车辆的前提下,每一次巡查耗费的时间都不是以小时计算,何况没车?于是,巡查队员前脚离开,不法分子后脚就开始做案的情况屡屡发生。由于没有执法巡查车,就算接到当地志愿者或群众的报警,文物工作者,也只能靠骑车、骑马去追赶开着进口越野车的盗墓者。这是一场实力极其悬殊的比拼,一场几乎没有胜算把握的比拼,但文物工作者还是要去拼,凭的就是一颗为国家守住文脉的责任心。所以每每他们提到因为车辆问题而让盗墓者逃之夭夭时,笔者听到的总是一颗颗赤子之心滴血的声音。
记得今年9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国务院新闻办召开记者通气会。记者问到上述这种因为交通工具而难以确保文物安全的情况如何解决时,刘玉珠面露难色,表示只能依靠各地文物局去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这个回答充满无奈,觉得遗憾的,肯定不仅仅是记者。
公车改革是国家政策,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但文物安全执法巡查这种关系到民族文脉存续与否的公务行为,是否也属于精简的范围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基础——文物,如今却因一种机械地处理问题方式而无法得到更好地保护,岂不悲哉。
笔者认为,加快文化执法体制改革,将文物执法尽快纳入文化执法的范畴,是解决人员和车辆缺乏的方案之一。目前已有些地区在试点,如江苏省规定每6人配一辆车,基本保证了文物执法的日常用车。另外,目前有些中西部地区开始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文物保护员加强田野文物的日常巡查看护。然而,车辆呢?怎么解决?或许可以照方抓药,向专业保安公司购买服务,文物部门负责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保安公司提供日常巡查的人员和车辆?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已是大势所趋,在文物保护方面可否加快探索步伐?文物安全,生死攸关,这些问题要尽早回答。(李韵)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