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的“黑幕”,为何中国国家博物馆无法入选
2018-01-02 11:18:10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国家宝藏》作为央视的年末大戏,一经播出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节目将舞台剧与纪录片相结合,聘请综艺明星、演员做讲解员,通过介绍文物的前世今生,演绎了文物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价值。在普及文博知识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国家宝藏》由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
细心的观众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好像少了点什么?
没错!国家博物馆!少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截止至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这么了不起的博物馆为什么没上《国家宝藏》?有网友道出了实情:国家博物馆才不敢来呢,镇馆之宝都是从各个博物馆“借来的”,而且还有借无还。如果碰见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馆这些“债主们”,多尴尬啊。当然,这些都是网友们的调笑。那么这些国博的镇馆之宝都来自哪里呢?
首先是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二是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将四羊方尊移交湖南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四羊方尊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以后就一直留藏在该馆。
第三是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用泥质红陶烧成,盆内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题材新颖,形象生动,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四是大盂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宝藏》由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
细心的观众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好像少了点什么?

没错!国家博物馆!少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截止至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这么了不起的博物馆为什么没上《国家宝藏》?有网友道出了实情:国家博物馆才不敢来呢,镇馆之宝都是从各个博物馆“借来的”,而且还有借无还。如果碰见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馆这些“债主们”,多尴尬啊。当然,这些都是网友们的调笑。那么这些国博的镇馆之宝都来自哪里呢?

债主们
首先是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二是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将四羊方尊移交湖南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四羊方尊调往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以后就一直留藏在该馆。

第三是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用泥质红陶烧成,盆内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题材新颖,形象生动,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四是大盂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观众来讲,没有看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出现还是有些失望的。如果《国家宝藏》有第二季,希望能在其中看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身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