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尚阳老街存古韵 大寒尖下有“遗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义乌赤岸镇西南、距城区30公里,在大寒尖脚下,有个古村落叫尚阳村,是义乌市最偏远的古村落之一。不久前它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唤起了我们到尚阳老街走一走的欲望。

 

  一条600年尚阳老街,古风古貌依旧

 

  老街位于尚阳村中心,有600年历史。蜿蜒800余米长,纵横交错,宽窄不一,构成鱼骨架形状。随意走进一条小巷,摸着青砖上的青苔,都能感受到老街的年轮。

 

  尚阳老街,过去是义西南角最偏远地区的商贸聚集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市集市共有32处,其中尚阳街就是最为繁胜的集市之一,店铺沿街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农历每旬逢一、四、七集市,商贩从四面八方赶来摆摊贸易,沿街的叫卖声与巷弄的鸡犬声合成老街热闹的乐章。

 

  村民说,全村原有大小厅堂十八个,多为清朝时期建筑,现存下来的有至斯堂、承德堂、荣华堂等十六厅,其中最古老的厅堂距今已有800年历史。

 

  最有特色的是,这些古建筑除了荣华堂、十八间等两座,其余建筑一律坐东朝西,面西而建,寓有“西有长庚”的祥意。

 

  2013年年底开始,村里开展古街修复一期工程,对老街的路面和沿街店面房进行全面翻修,修旧如旧,老街又恢复了古色古香的韵味。

 

  一些老手艺老作坊也依然存在,沿街可见理发、裁缝、编席、茶馆等店铺,且生意兴隆。徜徉于老街,抚摸着一扇扇老门铺,依稀可证当年的风华。

 

  尚阳村的“两大怪”

 

  “大反(战乱)年景有地幽(躲藏),大晒年辰有得收。”尚阳是一处山环水绕、藏风聚气的世外桃源。尚阳村三面环山,发源于高陂山的溪流自东向西引入村中,绕村穿村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形成户户皆有埠头的壮观胜景。走在幽静的古村中,耳边总能听到潺潺流水声。

 

  尚阳村书记朱建忠自豪地介绍,“我们村的水系,那可是一流的,前溪、后溪就像两条护村河,一年四季溪水长流,守护着家园。”

 

  水流伴户而走,户依水流而建,整个村庄显得灵动而丰润。这也形成了尚阳村的“两大怪”。

 

  第一怪就是不过桥进不了尚阳。尚阳的东南西北修筑了八座石桥,形成一个八卦形,四周爬坡,财源就像溪流向心聚集,宛如一个聚宝盆。

 

  第二怪就是水往高处流。环绕村庄的水流逆流而上,看起来是往高处流的。朱建忠解释:“这是因为过去尚阳乡区域整个地形是西高东低的,溪流都是向东流的。到了尚阳本村的小环境却是西低东高,所以,只有在尚阳村的小溪却是向西流。外人会误以为水向高处流去。”

 

  镇宅之宝巨型珠灯让人惊艳

 

  十八间附近有座光裕堂,也叫福寿堂、砖厅、绍厅,是义乌市文保单位。

 

  暮色四合时,走进这座老宅的大厅,被眼前一盏硕大无比、光鲜夺目的大珠灯惊艳了双眼。

 

  这盏巨型的珠灯从大厅的顶端一直垂挂到地上,直径足有两三米。 “这可不光是镇宅之宝,还是我们的镇村之宝啊!”据尚阳村书记朱建忠介绍,“大珠灯已有400年历史,用了120万颗珠子串成,重达189公斤,装它的箱子就有六个。”

 

  村里的老人说,这盏珠灯曾经埋没在隔壁旧厅黑暗的阁楼里60年之久,直到去年才重见天日。

 

  如今,挂在这盏大珠灯周围的还有一些个头比较小的丝灯。可别小瞧这些丝灯,他们已经亮了500多年,布满历史的尘埃,可是灯一亮,灯面依然通透无比。

 

  这幢老宅里还有个待解之谜——在砖厅正中的大梁上,悬挂着一个木球,历经600年依然保持着新鲜的原木色,好像是刚从山下砍伐下来。

 

  原先砖厅曾租给一个家具厂作厂房,到处尘土,球上却从来不会粘一点灰尘,蚊子、蜘蛛也从不得近其身。村里谁也不知其中奥秘——也许,这就是古村的魅力所在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