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背后竟有这么多故事!中丝博今天要过25岁生日
中国丝绸博物馆开馆25周年座谈会现场。(浙江在线记者魏志阳摄)
斑斓如云霞,柔软如流水,中国丝绸之美享誉世界。坐落于西湖之南、玉皇山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国内丝绸收藏的集大成者。2月26日,它迎来了开馆25周年纪念日。
中国丝绸博物馆因何创建?创建过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故事?2月24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开馆25周年座谈会在猷资料馆举行,博物馆老员工、老领导坐在一起,追溯那些年的创馆往事。
谈到中国丝绸博物馆,不能不提于24日当天揭幕的铜像主人公朱新予老先生。他是蚕丝专家、丝绸教育家,也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的女婿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一名老员工,他在现场追忆,丝绸博物馆得以创办是当时80岁高龄的朱新予在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提了3年的提案才争取来的,还亲自查看,选定馆址。
朱新予1986年去世,很遗憾没有见到博物馆建立。如今他的铜像树立在博物馆之中,面对明镜般的河水,依傍五彩的丝绸陈列。
1986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筹建处”成立,开始了长达6年的筹建工作。白发苍苍的原筹建处办公室主任何荣花追忆起筹建博物馆的奋战时光,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临开馆时,半年没有休息天,经常布展到后半夜。”当时的筹建工作面临各方面困难,包括经费没有全部到位和员工专业知识不足。当时很担心博物馆筹备会不会被停止。
何荣花说,博物馆的筹建得到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丝绸行业大力支持。丝绸协会秘书长,不仅自己捐款,还帮助他们在海外筹款。
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筹建博物馆的时候,18位最初的员工大多从杭州等地的丝绸厂抽调过来。令他难忘的是,临近开馆时,下着雪,布展的员工都睡在馆里。“感谢前辈们为丝绸博物馆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奉献给博物馆的30年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30年。很感动他们把博物馆当作自己的家。”
1992年初,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基本完成。1992年2月26日正式开放。1995年,省委、省政府命名中国丝绸博物馆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开始启动藏品数据库建设,实现了藏品信息资源智能管理、智能检索和智能研究。
中国丝绸博物馆先后赴美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芬兰等国,举办丝绸文化展览,成为俄罗斯“中国文化年”等活动的亮点。正如古代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那样,将丝绸之美呈现给全世界。
自开始筹建至今,筚路蓝缕三十载,中国丝绸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内最大的集收藏、传承、展示于一体的纺织类专题博物馆,并在纺织品文物科技保护领域成为全国领军博物馆。在G20杭州峰会上也有中丝博的身影。
赵丰馆长介绍,在博物馆的最新陈列中,加上了新中国的丝绸业陈列,“丝绸业是新中国的功勋产业。”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工作了30年的楼婷说:“我家与博物馆之间的路程是14.7公里,往返30公里,30年就是21万公里。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从当年满头黑发的姑娘变成两鬓斑白、即将退休的老员工,自己这30年与博物馆共同成长。”希望博物馆发展得更好。
赵丰馆长说:“中国丝绸博物馆不仅仅是行业性博物馆,也是全社会、国家的博物馆。浙江正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丝绸博物馆要抓住这次机遇。”(浙江在线记者 俞吉吉 实习生 童健 通讯员 楼航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