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国博将开展 六大展品剖析奉上

  岁末年初,国博带来的大礼一个接着一个,卢浮宫大展还没消化完,《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又将来了,十三姨我深感脑容量要爆表了——

  兴奋之余,感慨亦有之,微博网友@鞋楦儿 表示,这个展览显示出了很浓的西方视角,主要内容还是告诉大家西方人是如何推进世界文明的,忽略了我华夏文明对人类文明史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他还有一个观点鹅深表赞同,展览本身是一个观点,应该引发思考而非人云亦云,全盘接受。构建这样的大展可是门不小的学问,很难做到完美,这个系列已经有7年了,在BBC播放在出书在巡展,十足的赚钱能手。展览策划人又太忙,因此对于已经(商业)成功的展览,他们不会牵扯精力完善修改。这也是这个展览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考虑受众,没有为中国观众进行修改。

  好啦,牢骚结束,纵使些许不满,这么经典的展览你敢说你不去看么,我这里先给大家po出六大展品,一手货拿走不谢:

  丢勒的《犀牛》 公元1515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丢勒的木版画作品《犀牛》

  丢勒的木版画作品《犀牛》来自德国纽伦堡,超级有名。这个犀牛来自印度,被运到葡萄牙,引起了民众的巨大好奇和热情,其中有张犀牛的素描流传到了德国,被丢勒看到,丢勒也很喜欢,加上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这件版画。

  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1500-1600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这件贝宁饰板来自尼日利亚,原料是黄铜,是顶级的艺术品和金属雕刻的杰作,也是欧洲与非洲相接触的两个独特历史时刻的记录——第一次是和平的贸易,第二次则是血腥的屠杀。此节饰板宽约40厘米,奥巴的威武形象占据了中心位置,雕刻得最为立体,奥巴在王国内既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又是精神领袖,贝宁黄铜饰板的主要目的便是歌颂他。

 

  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查尔斯说:无法把如此精美的艺术品与全然野蛮的民族联系起来。

 

  刘易斯棋子 约公元1150-1175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易斯棋子 约公元1150-1175年

 

  这颗棋子以海象及鲸齿制成,很可能产于挪威,发现于苏格兰刘易斯岛,其重要价值在于,揭示了它所诞生其中的社会的关键情况,在中世纪欧洲,主教是最有权势的群体之一,刘易斯棋子中的主教是现存最早的主教棋子,它强势的提醒人们,在整个欧洲,教会都是国家战争机器的关键组成部分。

 

  三彩文官俑 约公元730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彩文官俑 约公元730年

 

  这只陶俑出土自我国河南省,在公元700年左右的唐朝,达官显贵都很在意自己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于是呢,他们就把自己的墓志铭写得恨不能上天入地,死后去阴间还能再去选官似的。这只陶俑来自唐朝名将刘廷荀的墓,其曾担任忠武将军、河南道与淮南道校尉以及中央枢密使,在公园728年以72岁高龄去世。

 

  刘廷荀显赫而起伏不定的仕途正处于唐朝的鼎盛时期,无论内政外交,都成绩斐然,与中东阿拔斯王朝的阿斯兰帝国一起建立了西起摩洛哥东及日本的庞大的奢侈品专营市场,而西欧还是由许多小国与城邦拼凑在一起、政局混乱、岌岌可危的落后之地。

 

  仪式性球赛腰带 公元100-500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仪式性球赛腰带 公元100-500年

 

  这件石制腰带发现于墨西哥,长约40cm,厚12cm,重约40千克。由美丽的灰绿色斑点石制成。这件腰带至今也是谜,没人知道古人佩戴它的原因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戴。古代中美洲人民创作了许多跟球类比赛有关的艺术品,竞技体育在他们的信仰中占有特殊位置,这条腰带提供了一条解开这些神秘信仰的线索。

 

  腰带外侧雕有图案,前方弯折处刻了一只光润的美洲巨蟾蜍,这种蟾蜍会分泌出一种致幻物质,而中美洲人视之为一位土地女神的化身。历史上,有组织的比赛有个极为显著的特点:能够跨越文化差异、社会甚至政治动荡,它能成为社会的粘合剂,也能让社会分化,这个腰带证明,所有社会都热衷于大型有组织的运动。

 

  大洪水记录板 公元前700-600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洪水记录板 公元前700-600年

 

  最后一件宝贝,举世皆知的楔形文字泥板,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大洪水纪录泥板文献”, 出土于伊拉克。它载录了世界文学史最古老长篇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大洪水传说。1872年经破译后,发现其与《圣经》旧约诺亚方舟的内容相仿,曾引发各界争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PS:

 

  北京站的展览会在3月2日开始,5月31日结束,之后展览将于6月底登陆上海博物馆。据上博展览部透露,他们会保留100件展品的主干,微调少部分文物。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