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明器——缩微建筑模型的陶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组陶屋(图1)是前几年从陕西关中扶风官务村一汉墓中出土的。它是古代人用来随葬的明器中的一种建筑模型,是生者模仿阳间住宅为亡者烧制的阴间住宅房。陶屋的摆放为四合院布局,由独立的单体门楼房、左、右厢房(图2)和后寝房(图3)组成,置于前室东北角。

 

  门楼房高37厘米,宽41厘米,厚15厘米。泥质红陶,彩绘。两面坡二层楼房式,歇山顶,房顶有正脊,两边有垂脊。正脊两端和垂脊下端者压印有云纹瓦当。正面上层中间开着长方形窗。窗高4.2、长16.5厘米。檐下两端有斗拱。下层中间为大门,门高9.7厘米,宽12.2厘米,下有“山”字形门坎。门上有出檐。檐宽3.8厘米,长24厘米。檐两端有宽2.3厘米,长9.6厘米的长方形斜撑。出檐两端各有一斗拱。大门两侧各有一张口瞠目、形象凶恶的兽头。大门四周用黑色勾画门框。前檐墙两边用白色勾边,显得门房格外富丽豪华。门框四角各有一孔,当是用以固定木质大门的痕迹。门房的背面,楼上一侧留有高5.6厘米,宽1.7厘米的长方形竖孔,似为出入小门。中间为高4.4厘米,长16.5厘米的长方形大窗。门、窗和檐墙的四周以白色勾边,两侧还用白色绘檐柱和斗拱。斗拱上以白色绘横梁。门房山墙上层用白色绘菱形四方连续图案,下层画有山柱和斗拱,四周用白色勾边。

 

  左、右厢房形制相同,高低略异。两面坡式歇山项,起五脊。正脊两端上翘成吻状。垂脊下端和正脊两头都压印着云纹瓦当。前檐无墙、后檐墙上两端用白色绘檐柱和斗拱。

 

  后寝房高39厘米,宽38.5厘米,厚16厘米,泥质红陶。两面坡式歇山顶,起五脊,正脊两端上翘成吻。吻座外侧压印着“品”字形排列的三个云纹瓦当作为装饰。四垂脊下端亦各压印着一个云纹圆瓦当。前檐墙上开有门窗。门高11.8厘米,宽7.1厘米,窗高4厘米,宽4厘米。前檐墙以黑色为底色,四周用白色勾边,并用白色直线将墙面划分成六个区间,区间内以白色菱形四方连续图案装饰。后檐墙素面,仅两端用白色绘出檐柱、斗拱和横梁等。房内墙壁用白色涂抹,明亮讲究。

 

  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出土范围很广,造型风格也较一致。只是由于生活区域、环境和习俗上的不同,造型有所差异罢了。例如,岭南地区出土的陶屋多为干栏式建筑,而北方多是楼阁建筑。一般为三合院、四合院式布局,尤以中原地区的河南一带最为突出。由于当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平民成为社会主导阶层,在丧葬制度上尊崇儒规,认为“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于是厚葬盛行,尤其是西汉中期以后,从诸侯王陵到中小型平民墓葬,皆有建筑明器出土,中小型墓随葬建筑明器的现象更为普遍。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汉代生产陶制明器产业十分发达,不仅个体小手工作坊生产,政府也设官营机构进行生产。明器种类更是包罗万象,其中建筑物十分常见,这与汉代发达的房屋建筑业有关。

 

  这座出土庭院陶屋模型的墓葬为斜坡墓道砖筑洞室结构,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左、右耳室六个部分组成,出土随葬品丰富,有罐、盆、仓、壶、井、灶、甑、耳杯、魁、勺、盘、灯、人物俑、动物俑、铁剑、铜镜、铜钱等。这些文物不但是汉代精美的艺术品,而且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于这类墓葬的墓主身份,有学者认为,多是中小资产者所用,一般平民未必用得起。关中虽是汉代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墓葬中这种陶屋明器还是不太多见。近年西安市考古研究所发掘的近200座汉墓中,还是少有这种陶屋建筑模型出土。这可能与当地的生活习俗与丧葬观念有关。

 

  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建筑方面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但是,在研究汉代建筑方面,史料与实物资料都一直十分贫乏,所以,往往只能靠文人辞句来推理判断,故无法真正认识或证实汉代建筑的特点。建国以来,各地汉墓中先后出土过一些建筑模型,但大多粗糙、简单,最大的实物标本也只有六个单位的组合模型,很难系统地说明问题。扶风官务村这座汉墓出土的这组房屋建筑模型虽然是明器,但它无疑是墓主人一家起居活动场所的象征,也是当时建筑群基本特点的缩影,比较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房屋建筑风格和特点。因此,这套建筑群模型的出土,将是研究汉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依据。对于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