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杨木雕“深山隐居图”摆件
图中所示是一件清代黄杨木雕“深山隐居图”摆件,长26.5厘米,宽13.8厘米,高17.6厘米。从雕刻情形看,正是山下一角,左边高高的山石嶙峋突兀,不规则地显出这是不甚高的山野,却极适合人居住。
你看,山下扎着的篱笆院,篱笆看起来既结实又紧凑,显示出主人是有心之人,他是决意要在山间隐居的。篱笆院门前,有木头搭建而成的架子,架子上缠绕有藤状植物,叶子肥大,宛如伞擎,架子上果实累累,到处都结着圆滚滚的大南瓜,一根腿状的南瓜垂下来,形成妙绝的点缀。在南瓜架子前,有一只麻雀,正立在石坑的边缘,望着石坑里生长着的绿油油的一畦韭菜呆呆出神,仿佛被它们旺盛的长势所吸引。这是隐居者的菜园子,新鲜的蔬菜,可口的瓜果,能够为隐居者提供维持基本生存的食粮。
黄杨木生长极其缓慢,生长四五十年,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在古代,便有“千年难长黄杨木”之说。因为黄杨木质地坚韧而光洁,纹理又极其细密,色黄似象牙,光泽有如美玉,年深日久之后,更有摄魂夺魄之美。它既古朴又美观,让见者为之倾倒,是雕刻的好材料。所以,我国江浙地区的工匠便用它来雕刻。
现存最早的黄杨木雕产自元朝末年,不过,黄杨木雕的真正发展则是在明清,清朝中期,黄杨木雕已经形成一种蔚为大观的木雕门类,尤其是展示社会百态,寄予民风民俗的器材,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与喜爱。黄杨木雕的制作流程极其复杂,它对工艺要求之严格是其他雕刻所无法比拟的,其中孕育的匠心也是使用任何现代工艺都无法取代的,因此,每一件黄杨木雕作品都有着其独特价值,不容小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