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诸暨溪北自然村古建筑群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诸暨璜山镇溪北自然村古建筑群气势非凡,一座古建筑就有85间房子!这里的古建筑群前面是一片稻田,稻田前是清澈的龙泉江,龙泉江宽阔,碧波如镜,两岸风光秀丽,村后是青山连绵,星峰秀岭。古色古香的溪北自然村在这宁静的田园风光里,流溢着江南诗韵,天然就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一座古建筑居然有85间房子

 

  青山如半月环绕。溪北自然村依偎在吴峰山下,一座座古建筑就背靠吴峰山,面向龙泉江。

 

  这里的一座名叫新一堂的古建筑,让人惊叹:这座古建筑共有楼房85间、28弄和17个基头,大小天井24个,有大小屋柱778根,气派而又端庄典雅。整座古建筑保存完好。

 

  台门一字排开,相联成一个整体。“春风先及第,旭日正当朝”,一副篆体楹联镶刻在正中门坊“安汝止”边。“居之安”等侧门也有同样的楹联,只是字体不同。台门全是用青石凿制,正门宽大,内设二门,下为穿堂,上为门楼,门楼前有一座装饰精致的青石门面,起自门坊,上至楼顶,全部用青石凿制镂刻而成的配件层垒而上,间有挑角飞檐,精美壮观。四扇长宽的二门是杉木制成的,穿堂两侧各是三间照厅,前为廊埠、天井,都有石板鱼池,上搁石条摆设盆景,风雅别致,自成院落。第三进则是十三间两弄正屋,分成三组,中以墙隔开,堂屋开间宽阔。两侧内外抱厢,对称分布,分为上下间檐,各有天井搭配。

 

  “新一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直到道光年间才全部建成。原来共有20多座古建筑,现在13座古建筑保存相对完好,其中,新一堂和继述堂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璜山镇副镇长王益琳介绍说。吴峰山和龙泉江之间的这个古建筑群特色明显,其建筑技艺既敦厚朴实,又华丽豪放、细致精湛,与江南风格相融合又自成特色,无论建筑框架结构、装潢设计、选材用料和施工要求,都精益求精。建筑的“连进三透”“四檐落水”“娘抱儿”工艺和模式,令人惊叹。整个古建筑群不仅气度非凡,而且在山水之间,颇有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文化站的孙晓群告诉记者,溪北自然村古建筑十分讲究,住宅重檐落水,廊埠纵横交错,污水排放和排水功能设施俱全,防火防水设施俱备,而且墙内预埋直立杉木,严防盗贼打洞挖壁、撬窗而进。像这么大的古建筑群,只知道是徐家祥十八公始建,至第五代徐必达建成继述堂,但他们查过诸暨名人谱,却没发现这里历史上曾出过什么名人,这让人颇为不解。

 

  古建筑的田园风光无处可比

 

  继述堂、孝义堂、德馨堂、德一堂、行五堂、燕翼堂、务本堂、聚智堂……溪北古建筑群,不仅建筑精巧、理念先进,而且文化深厚,无论是从屋上的雕刻还是题匾,无论是布局还是屋名,都显示出主人的深厚修养和不凡气度。

 

  在继述堂,记者看到这里有火烧的痕迹,许多精致的雕刻上,都留下了黑黑的印痕。王益琳告诉记者,这里的门厅在1952年时被火烧毁,现在门厅一直还没修复。她指着屋上的雕刻说,这里的雕刻十分精致,行家们都说,这是高手的作品。许多损坏的门窗雕刻,也曾请人修复,但水平一看就知高低。

 

  王益琳还说,溪北古建筑群原本价值更高,1941年4月,这里先遭日军轰炸,再被日军焚烧,溪北古建筑被毁13座300多间。如今的十几座古建筑,更显得珍贵。

 

  新一堂古建筑前面有一片稻田,稻田边有荷塘、水池,池成半月形,稻田一块一块,成方字形。稻田前有堤,堤上绿树成荫,堤前是河,河水宽阔,远处又是一片田园风光。这一派田园风光与古建筑相映,构成了独特的景象,显得比一般的古村落更有味道,仿佛是一幅绝妙的田园山水画。

 

  欲投资千万让溪北成名村落

 

  溪北自然村的古建筑群除了两处是省级文保单位外,其他古建筑已全部成为诸暨市级文保单位。随着这里古建筑群的保护力度加大,新一堂等老房子也慢慢有了名气。

 

  2016年,溪北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此前它还成为省历史文化重点村落、省宜居示范村。文保部门和璜山镇已投入巨资对其保护,并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古建筑进行修整,使这个古村落更有了生机。

 

  “璜山镇要将溪北自然村打造成名村落,过去两年已投资500余万元,今年要投入2000万元对溪北古村落进行保护。镇里已对这里进行了规划,不允许在周边随意建造房子,计划对继述堂门厅进行恢复,对其他损坏的古建筑逐一进行保护修整,镇和村还将一起整治好周边环境,使溪北更美更干净。”王益琳说。

 

  美丽乡村要有好山好水好风光,还要有深厚的文化遗存。山环水抱稻花香,溪北自然村古建筑群和一片田园风光,是自然与文化和村民生活的一幅和谐图。首席记者 周能兵 文/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