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乡间的“木雕博物馆” 重获新生

修葺一新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溧水石湫魏氏宗祠成为当地一个景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修葺一新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溧水石湫魏氏宗祠成为当地一个景点。 记者 段仁虎 摄

 

        由于年久失修,被誉为溧水乡间“木雕博物馆”的石湫镇魏氏宗祠年前已濒临倒塌。在上级文物等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去年8月,对魏氏宗祠的大规模修缮工作全面启动。经论证、规划、精心修复后,日前,焕然一新的魏氏宗祠穿越般再现古老的魏家乡村。为庆贺魏氏宗祠的成功修缮,连日来,魏家村民恢复起已熄灯了18年的魏家龙灯,以舞龙的形式,祝贺百年宗祠重获新生。

 

        溧水的“木雕博物馆”

 

        魏氏祠堂,占地近300平方米,至今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从村民留存的照片看到,这个祠堂非常大气,其建筑主要是木质结构,各个角落都雕刻精美:各式各样的花朵、活灵活现的龙,镂空的、弧形的凹凸错落,在现在木工中很少见。除了木工雕刻精美外,祠堂内柱子下方的石头台子也很别致,有的刻着“福”字,有的雕刻着各种花纹,可见当时雕刻之用心。在祠堂门口,立着2006年6月南京市政府立的碑,那年该宗祠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魏氏宗祠内部,从大门、门额、廊柱到室内的大梁,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极其精美的雕刻,大门上有多达几十个人物的木雕戏文故事。屋内梁架、雀替等部位则有灵芝、瑞草、凤凰、龙、日月、大象、牡丹、寿桃、蝙蝠、云雀、祥云、戏曲故事等各种镂雕、透雕图案。柱子底部柱础上,同样雕刻着卷草、“福”字等,令人目不暇接,被誉为“木雕博物馆”。

 

        几番挫折中败落

 

        今年70多岁的魏宏顺是魏氏宗祠修缮工作的热心参与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解放前,祠堂还兼私塾,用于教育家族的小孩。解放后,祠堂又变成了村里的小学。早些年,村里还把它作为村委会的驻地和村里面的小商店。上世纪80年代,祠堂在族人的努力下得到了一些修缮。然而,随着年久,加上祠堂一直空着,后来变得越来越破败。

 

        几经努力,魏氏宗祠的现状引起了上级文物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去年8月,经专家评审后,在市文物部门的牵头下,魏氏宗祠的修缮工作全面启动,将祠堂内散落的建筑构件全部用于后期的修缮。缺失的建筑构件,则用原工艺制作补上,尽可能再现魏氏宗祠古朴气派的原貌。

 

        “修缮后的魏氏宗祠虽与原来的祠堂差别不大,整体上风格一致,我们倍感亲切。”魏宏顺高兴地表示。

 

        隆重仪式贺宗祠重生

 

        为庆贺百年宗祠重获新生,连日来,魏家村民恢复起已熄灯了18年的魏家龙灯。

 

        记者日前在庆祝现场看到,在浑厚有力、响彻天宇的鼓乐声中,两条“巨龙”在由各种造型花灯的陪护下,扭着硕大的身躯游弋在围观的人群中。看到“巨龙”将近,沿途的村民纷纷在自家的门前点燃起鞭炮,燃放起烟花,使游龙四周顷刻间弥漫起阵阵带着梦幻的喜庆气氛。

 

        “近了!近了!”在身边众人的呼唤声中,两条“巨龙”沿着村道缓缓来到魏氏宗祠门前的一块空地上。在一番锣鼓声过后,两条“巨龙”开始在空地展示起威武的身姿。只见它们或左右欢腾,或旋涡般旋转,或盘起身躯酣睡……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