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带头干古村申遗谋发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月15日,记者跟随“大窑—金村降层立面改造指挥部”工作人员进场,“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项目中工作难度最大的房屋降层整治工作正式动工。20多天前,涉及的农户已基本完成签订降层协议。

  “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保护与申遗工作首批申遗点名单中浙江入选的4个点之一。按照相关要求,大窑村、金村两村共52户50幢农房需统一降层整治,恢复成两层楼房结构,并统一修缮,以还原古窑址的整体风格。

  小梅镇镇长魏平说,整治工作涉及的农户多、情况复杂,政策处理难度大。“村民一开始没有看清楚村子的未来,降层户们反对意见比较大。”大窑村村委会委员罗传发回忆当时的情况说,在大家的固有观念中,房子大小、楼层高低就是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

  但对小梅镇和大窑村、金村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大窑和金村一带是龙泉窑的核心产区,198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我们一直面临文物保护和群众发展需求难以同时满足的难题。”小梅镇党委书记李良忠说,希望能借助申遗,在做好遗址传承保护的同时,通过文旅融合,增加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平稳推进申遗工作,小梅镇“挤”出近1个月时间用于政策宣传,争取群众的支持。镇里成立8个工作小组,由镇领导任组长,分片分户包干,任务和进度公示上墙。

  金村党支部书记王怡荣承包的一个养鱼场正好位于规划中的游客接待中心,他二话不说签了拆除协议。村民罗诗彬是一名青瓷艺人,不仅拆掉了已投入20万元、建了一层的青瓷作坊,还将拆掉自家一间卧室,并帮助工作组去做亲戚的工作。从1月2日协议签订工作正式开始,罗诗彬是除了村两委成员以外最早一批签协议的村民。

  协议签订工作仅用了24天就基本结束,镇里仍在继续“自我加压”。“龙泉市专门出台了申遗点土地征收和房屋降层补偿方案,同时提出‘一房一设计方案’的降层整治原则。落实补偿方案、带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开展相关工作,镇里几个小组一直要跟进、协助,特别是与村民的对接。”魏平说,降层工作要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党员干部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村民观念正在慢慢改变。这些天,当地正在积极申报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打造精品旅游点。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规划审批,正在立项。“以前只顾楼层高,现在换个角度想想,降了一两层楼房,但会引来更多游客,会有更好的发展。”大窑村村委会主任王仲长笑着说。他也一直在忙着学习,跟着市、镇的考察组到宁波、山西平遥等地学习如何做好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村民告诉记者,楼层降了,他们相信大窑、金村两村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开阔。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