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复原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干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沉睡千年的干尸,经历了岁月风霜,韶华不再。如今,考古专家通过三维技术复原了他们的面貌。

 

  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上,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主任朱泓教授做了“关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干尸复原成功”的发言。

 

  2月14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朱泓,了解到根据头骨复原干尸生前样貌的过程。

 

  复原像分析二者为汉人

 

  据了解,这两具干尸为一男一女,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目前收藏于辽宁省旅顺博物馆。

 

  朱泓说,最初看到干尸时,皮肤很薄、紧贴在骨头上。男性干尸胡子、头发、眼睫毛、眉毛都有,胡子明显修过,另一具干尸为成年女性,鼻子、嘴、牙齿都较小,眼睑长,是典型的丹凤眼。

 

  经过人类学特征研究发现,他们和欧罗巴人种不同,属于黄种人。男性干尸在45岁左右,女性准确年龄很难断定。

 

  通过三维技术制作的复原图可以看到,男子为长相儒雅的中年男子,女子体态丰满,头戴高高的假发,配有唐代流行的服装发饰。从复原像可以分析出,二者皆为汉人。

 

  颅骨误差在0.1毫米内

 

  朱泓说,复原工作难度最大的就是如何精确测量颅骨数据。研究人员提出用针刺法探测软组织厚度,用标准长度的针,刺入干尸皮肤,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针露在外面的长度,测知软组织厚度,从而可以知道颅骨的真实数据。

 

  提取颅骨数据和影像录入就用了4天时间,将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

 

  此外,在头骨上还能看出来这个人是胖还是瘦。朱泓解释,胖人头骨表面有像针尖大小的颗粒,是骨骼中的脂肪微粒。越胖的人骨骼中所含的脂肪微粒也就越多,小孔也就越多,因此复原的女性干尸体态较胖,而男性为中等身材。

 

  【小贴士】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面42公里,是古代高昌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死者有高级官吏,也有一般平民,大约形成于公元3-8世纪,距今有1200-1700年的历史。目前,这个古墓群出土的22具干尸在全国三个城市收藏陈列。其中吐鲁番博物馆5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7具,辽宁旅顺博物馆10具。

 

  古墓群还出土了丝毛棉麻织物、钱币、泥塑、木俑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